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23:46: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内容:农历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农历的月份划分,特定的几个月份的名称了解农历的计时方式以及闰月的

概念。

2、通过介绍农历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天文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熟悉农历的月份划

分,并介绍公历的月份,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农历特定的月份名称,培养学生学以致

用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很早就有了一套完善而独立的历法体系,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独特性

的认识。同时知道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了解农业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农历月份的划分方式和特定月相的名称以及月份名称。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农历月份与月相的关系,识

特定月相名称和月份名称。难点在于认识农历公历的区别以及闰月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问谁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如果学生先说出公历,,接着问农历呢?) (二)、探究新知: 1、简介公历:

公历又称阳历,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计时方式。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每年365天,分12个月

,其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而4、6、9、11月为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比较

特殊,一般情况下每月有28天,而每四年设一闰,加一天,也就是当年份能被四整除时,这一年的2月有

29天,如2000年、2004年、2008年。(当正百年的时候必须是400的倍数)其它不能被整除的则有28天。 2、公历的节日: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期是公历计时,想想公历有哪些节日?(元旦、情人节、愚人节、劳动节、儿

童节、教师节、圣诞节等等)。

3、介绍月相名称:

(1)、农历: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它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主要是以月亮的运转为指导的。由于

地球、月球以及太阳的三大星体都各自运动,在相互运动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在地球

上的我们会看到月亮发生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的变化。每月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的时候是“朔日”,农历

初三、初四,看到的月亮如一丝纤细银钩,叫做“娥眉月”,每月初七、初八,看到的半个月亮,叫做“

上弦月”,之后初九到十四,我们看到的大半个月亮,这时叫做“凸月”,每月十五十六可以看到一轮圆

月,这时称为“满月”或者“望”。满月过后,月亮又开始慢慢变小,每月十九二十日又看到大半个月亮

为“凸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看到半个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五、二十六看到的月亮又变成一个

娥眉性月牙,称为“残月”而到下个月月初,又回归的“朔”。这样,按照月亮的变化,农历把每年定为

366天,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29天的称为小月,30天的为大月。每19年安排7个闰月。所

谓闰月,便是多一个的意思。比如2009年的农历五月便要过两次,第二次过五月便成为闰五月。

(2)、农历的节日:

除了公历的节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农历节日。想想有哪些?(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小月的话还有腊月二十九) (3)、正月腊月的称为:

农历一月为一年的岁首,称为正月,十二月为一年的岁末称为腊月,十一月也称冬月。 (4)、农历的旬: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平均分成三等份,前十天称为上旬、中间十天为中旬、最后九

天或十天为下旬。每旬基本为十天。

(5)时辰:农历每天的计时也与公历不同,公历称为小时,每天有二十四个小时。而农历称为时辰。每

天12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三)巩固提高:

1、读一读:“初一生、初二长初三初四明晃晃”这句话。。。。。。。教材46页

2、想一想:我们过生日按照农历的日期过,每个生日的晚上,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为什

么吗?(因为农历主要是按照月亮的周期来安排时间的一种历法,而且月亮的周期每月基本都是一致的,

因此过阴历生日每年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

3、查一查:请同学们课下查一查父母与自己的生日公历与农历分别是什么时间,感受一下公历与农历的

差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了解冬至、夏至和春秋分的时间,知道

国古代很早就可以用土圭来测量二分二至。

2、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产生原理,使学生熟悉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及对应的气候变化或者

农耕特点。渗透地球公转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节气中特定的几个称为

,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变动植物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民间生产生活的节气常识,提升学生对具有中国

特色的节日的理解。同时树立学生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乐于从民间汲取传统文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弄懂二分二至的来历,同时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难点在于对二十四

节气内容的理解,知道节气的命名和花粉是充分考虑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教材分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

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古代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二十四节气就是以

这一带的气候、物

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读左下方的二十四节气。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二十四节气。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节气歌:

“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四句诗中公办喊了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你们刚刚读的二十四节气。 投影出示:

·二十四节气表·

春 季 立 春 2月3—5日交节 雨 水 2月18—20日交节 惊 蛰 3月5—7日交节

春 分 3月20—22日交节 清 明 4月4—6日交节 谷 雨 4月19—21日交节 夏 季

立 夏5月5—7日交节 小 满 5月20—22日交节 芒 种 6月5—7日交节 夏 至 6月21—22日交节 小 暑 7月6—8日交节 大 暑 7月22—24日交节 秋 季

立 秋 8月7—9日交节 处 暑 8月22—24日交节 白 露 9月7—9日交节

秋 分 9月22—24日交节 寒 露 10月8—9日交节 霜 降 10月23—24日交节 冬 季

立 冬 11月7—8日交节 小 雪 11月22—23日交节 大 雪 12月6—8日交节 冬 至 12月21—23日交节 小 寒 1月5—7日交节 大 寒 1月20—21日交节 2、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东面的动物。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之意。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资历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夏种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署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3、背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莲,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