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沉积研究论文石油地质勘察特征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19:45: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沉积研究论文石油地质勘察特征论文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苏红图组二段—银根组沉积相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运用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查干凹陷苏红图组二段、银根组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确定了其沉积相类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苏二段沉积时期,扇三角洲相沉积较发育,主要分布在虎勒断层、图拉格断层和毛西断层附近,砂体多期叠加,延伸距离较近,向凹陷中心方向尖灭;银根组沉积时期发育辨状河相沉积,河道迁移频繁,在平面上展布范围很大。苏红图组二段至银根组早期为查干凹陷的断坳转换期,银根组中后期为全面的坳陷期,随着地形的逐渐平缓,湖盆萎缩,沉积相类型也由先前的扇三角洲、辨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过渡为河流相沉积。

关键词: 沉积相; 苏二段; 银根组; 查干凹陷

1 区域地质概况

查干凹陷是在古生界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区域构造上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部查干德勒苏坳陷的中部,凹陷西临西尼凸起,东以楚干凸起与白云凹陷相隔,西南为本巴图隆起,东南紧靠狼山[1,2,3]。凹陷呈不规则的“菱形”展布,北东长60km,北西宽40km,勘探面积约2000km2。盆地基底为上古生界二叠系浅变质岩系,沉积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银根组,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及第三系、第四系[4,5,6],各地层间均为不整合

接触(表1)。

关于查干凹陷的下白垩统的沉积相前人也做过一些研究[3,7],然而就其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尚嫌不足。本文在综合大量的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运用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苏二段—银根组沉积相特征和沉积演化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对该区下白垩统浅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苏红图组二段及银根组早期,查干凹陷处于断坳转换期,常伴有较强烈的基性火山岩喷发,碎屑岩沉积多发育在火成岩之上,在湖盆短轴方向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长轴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凹陷中心多为湖泊相沉积;银根组中后期全面进入坳陷阶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 2.1 扇三角洲相

查干凹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1],粗细混杂的大量碎屑物质经短距离搬运,在凹陷边缘快速堆积,形成断陷湖盆型扇三角洲沉积。本区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毛西断层、图拉格断层和虎勒断层附近,呈裙边状分布,向湖泊中心尖灭,可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相等三个亚相。岩性组合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和棕红色泥岩等,具有岩性粗、厚度大、砂砾岩比例高,结构成熟度低的特点。砂砾岩底部具有冲刷面,向上为粒序层理,并常见叠覆冲刷构造,具辫状河相沉积特点。研究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

通常由多个呈正韵律的砂、砾岩层相互叠加,组成厚度较大的砂砾岩体,内部冲刷频繁,发育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如毛6井苏二段,多期分支河道砂砾岩层频繁互层,构成了多个正旋回叠加的砂砾岩体砂砾岩中砾石直径一般为2~5cm,分选中等,以次圆状为主,长轴略呈定向排列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形和箱形中幅负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以齿状中阻为主。

2.2 辫状河三角洲相

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凹陷北部虎勒断层附近,该区域地形相对平缓,凹陷西北部楚鲁隆起为其主要的物源方向,仅有巴1和意4井钻遇其前缘相带,岩性较扇三角洲细,地震剖面具有平行、亚平行席状的反射特点。本区辫状河三角洲平面上具有明显的三分性,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意4、巴1井位于其前缘相带的前部与湖相泥岩交互沉积,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等微相,岩性较细,以棕红色和深灰色泥岩为主,少量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等。自然电位曲线变化较平缓,伽马高值,在水下分流河道段显示正旋回特征。 2.3湖泊相

湖泊相是陆相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滨湖、浅湖和深湖等亚相[8]。本区苏二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滨湖相沉积,可划分出滩砂及湖泥两个微相。滩砂微相以浅灰色粉-细砂岩为主,与褐色、灰色、深灰色泥岩薄互层,局部含少量钙质砂岩,胶结物以泥质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