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第二次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22: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 中 国 1 / 4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总 体 布 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摘要】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也紧紧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全国各族人民为依靠力量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本论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些方面来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方面,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政治方面,我国更加注重民主、自由和人权,加强法制建设,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文化方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方面,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都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世界大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阶级制度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因此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 / 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有利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在实行分配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促使经济不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国还将不断的前进!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我国的民主政治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的基本方略。这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它们分隔开来或对立起来。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一制度的实行也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