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20:5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内容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巧妙而富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改变学生的被动参与和机械接受,使学生以主体身份与教师展开积极的互动探究,在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赛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增强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 互动探究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得到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倡导自主探究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枯燥讲述,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进而激起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积极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达到开发智力、激活思维,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目标。现结合具体

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只有乐之,才会对学习活动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不以学习为苦,反以学习为乐。实践证明富有兴趣的学习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只是没有悬念地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整个教学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这使得原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而无法对所学知识保持集中的思维与注意力,更容易滋生消极厌学情绪。而提出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时,就会在心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达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的效果,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行为,这样的教学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单向传递式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在学习《七根火柴》这一课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柴,讲到火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用品,主要用来点火,随着电器化走向我们的生活,火柴功能逐渐减少,并且逐渐为打火机所取代,火柴对我们的生活已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你们可知道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火柴的作用,它能够挽救多少革命战士的生命。在一名无名战士处于生命极限,急切渴望火种时,在他的身上就有七根火柴,但是他并没有点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他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呢?这几个密切相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热情,学生迫不急待地想展开阅读,以解决困惑。 二、运用问题情境,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解决问题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问题,实现以问启思导行的效果。这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并不是让学生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直接回答。

当然,采用教师问学生答,侧重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的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确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