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2 7:58: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绪论

1、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包含2/3细胞内液和1/3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含1/4血浆,3/4组织液和其他。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稳态的维持: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生理意义: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最重要)、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生理意义: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特点:作用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体液调节:机体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各种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

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生理意义:调节代谢、生长发育与生殖等基本功能 特点: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适应 性反应的过程。

生理意义: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特点:调节幅度较小

3、人体内存在反馈和前馈两大类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 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举例:体内大部分的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能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举例: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膜的作用: 细胞膜是细胞和环境之间的屏障; 细胞膜有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还有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构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脂质:70%磷脂(作用:使膜具有流动性)+30%胆固醇(降低膜的流动性) +糖脂 细胞膜蛋白:(1)表面蛋白: 特点:吸附在膜的内、外表面 举例:红细胞膜内的骨架蛋白(2)整合蛋白:特点:一次或反复多次穿越脂质双分子层 举例:载体、通道、离子 2、物质转运功能

物质的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大类 大分子物质为膜泡运输

被动转运包括:(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单纯扩散:扩散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 特点:不额外消耗能量

举例:O2 、CO2 、 乙醇、(水)等 易化扩散:(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经通道易化扩散是指各种带电离子在通道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扩散方向:高到低(电-化学梯度) 特点:(1)顺浓度或电位梯度扩散,不额外消耗能量 (2)需要膜蛋白(离子通道)*的帮助

*离子通道为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3)门控性

(4)离子选择性(取决于孔道的口径、化学结构和带电状况) 三类门控通道:(1)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钠通道和钾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 转运。 扩散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

特点:需要膜蛋白(载体)的帮助 ;顺浓度梯度扩散,不消耗能量 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包括:⑴原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的过程(在蛋白质帮助下)

特点:*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膜蛋白(离子泵亦称ATP酶)的帮助 举例:钠-钾泵(钠泵、Na+,K+-ATP酶)、 Ca泵;钠—钾泵:分解一个ATP 生理意义:*胞内高钾为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维持胞浆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生电性

*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提供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Ca泵:又称Ca2+-ATP酶 分布在细胞膜、肌质网和内质网 举例:分解一个ATP(质膜上) 胞浆 胞外 1Ca++ 1Ca++

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度梯度 ⑵继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是指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 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Na+(H+等)在膜 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特点:(1)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 (2)不直接伴随ATP的消耗

(3)钠泵形成的势能贮备是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必要条件 (4)转运过程往往伴有离子如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

举例: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和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等 同向转运: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都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联合转运称为同向转运 其载体称为同向转运体

反向转运: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都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联合转运称为同向转运 其载体称为反向转运体或交换体

膜泡运输分为:⑴出胞

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粗面内质网合成核糖体转移到高尔基复合体分泌囊泡移向到细胞膜内侧并融合、破裂、释放

举例:内分泌腺细胞将激素分泌到血液或组织液中,神经纤维末梢将突触囊泡内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等 出胞有两种形式:(1)持续性出胞 如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

(2)调节性出胞(是指受化学或电信号的调节) 如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⑵入胞

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细胞碎片)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又称内化。 入胞有两种形式:(1)吞噬( 固态形式)如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2)吞饮(液态形式) 所有细胞

吞饮又分为(1)液相入胞—细胞外液及其所含的溶质连续不断地以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 (2)受体介导入胞—通过被转运物质与膜表面的特殊受体蛋白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入胞现象。

3、细胞的信号传导P19 4、细胞的电活动

跨膜电位:分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和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㈠静息电位定义: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特点:大多数为负电位 大多数为平稳的直流电 极化: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70mV变为-90mV)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70mV变为-50mV) 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进一步变为正值 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P 27

细胞外高钠低钾 细胞内高钾低钠

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电化学驱动力包括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 安静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远大于对Na+的通透性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1. 膜内外K+浓度差

2. 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 3. 钠-钾泵活动水平 细胞膜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只对一种离子具有通透性,那么测得的静息电位应等于该离子的平衡电位;细胞膜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只对几种或多种离子同时具有通透性,静息电位的大小则取决于细胞膜对这些离子的相对通透性和这些离子各自在膜两侧的浓度差。通透性越高,就越接近平衡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