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优势与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9: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优势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使教学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的优势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的优势 1.课程内容的整合――实现知识的再现与补充

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中,经常出现一些离现实、离时代比较远的信息,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大部分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科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则能较好地化解上述教材内容滞后的现实与科学教学的实际要求的矛盾,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现和补充。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进一步观察岩》一课中,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让学生明确玄武岩的形成原因。教材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火山自然现象的了解,认识这种自然现象是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一教学内容宏观和抽象,所举的事例也已久远,学生又缺少相应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因此,我们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宏观的地球自然现象浓宿进教室,把千万年的漫长时

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多变、抽象的地壳运动,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把最近的、影响最大的“火山”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对地球的地壳运动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更使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教学方式的整合――体现学习的自主与合作

信息技术和科学整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利用情境、合作探究、研讨交流等学习环境和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目标。

例如,教学《我们知道的太阳》一课,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对太阳的研究,丰富科学课堂的内涵,我们可以引网络于科学研究性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操作上分三步走:学习第一板块,在学校校园网的子网站――“小学科学在线”网站(1ykx365)中“科学园地”中设“我们的太阳”子栏目,可确定若干块学习内容:如太阳的故事、太阳与人类、太阳的未来等;第二板块,各小组选定学习内容后,制订本组活动计划(包括信息来源、活动步骤及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利用网络探究学习并完成研究成果。过程中教师及时查看学生收集资料情况,同时巡视指导,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各小组活动进程。最后的板块,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展示、汇报和研讨交流。过程中其它组的同学可以提问、评价,也可以进行相关学习材料的补充。

3.研究专题的整合――呈现学习的过程与态度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实验的本质。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随时留意周围的新问题、新现象的良好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课前在校园网上发布一些学生乐于研究的科学小课题,如“蜗牛怎么不动了?”“梧桐树叶为什么落得有早有迟?”“爬山虎为什么能攀爬墙壁?”等等,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长作业”,以提高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行选题,或个人或组成研究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要求在学期末进行考核评定与表彰。过程中,老师做个有心人,关注、鼓励帮助学生的“作业”成效、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或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留言,甚至可以通过发贴子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研讨,或开展阶段性的成果汇报活动,以激发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兴趣与成功的体验。另外,老师能将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不解的现象或问题发布在校园网上,吸引其它的师生一起参与解决和研究,壮大科学探究的团队。同时开设科学活动课,组织大家一起汇报、交流研究成果,催化学生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