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4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此境提出如此悲观的结论,无疑会引起巨大争议,对大多数人而言则是难以接受的。在人与自然的资源关系上长期以来占上风的是“资源浪漫主义”,认为只要科技不断进步,制度不断完善,人类社会就可无限发展。马克思也曾认为,人类社会无限发展的实现在于制度的不断更新。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如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等。最近爆发的世界局部战争中相当一部分的背后也与资源的争夺有关。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标志着人类对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派出了强大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有17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的盛会。这次大会全面讨论了人类面临的10大环境问题,发出了更严峻、更强烈的警告: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话,前景就是毁灭。这次大会最大的成就是,人类研究了自己的社会发展方式,将不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方式。

四、《增长的极限》对中国的提示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唯一正确的抉择,今天,它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得到认同和重视。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能源及生态环境而临严峻的形势。在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旗号下,存在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我们发展经济的迫切心理,有意识地将污染严重的产品转移到我国制造,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的大量消耗等等诸多问题。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资源消耗的速度大大加快,再加上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些因素对我国的经济的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幸运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政府己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200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上发表了题为《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演讲。他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

现经济社会全而进步和人类的全而发展;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

科学家们在《增长的极限》一书的最后这样写道:“人必须探究他们自己--他们的目标和价值--就像他们力求改变这个世界一样。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人类是否会生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类能否避免陷入毫无价值的状态中生存。”增长的问题究竟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技术问题?也许都不是,增长的方式其实表明着我们所选择的成为人的道路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其实追问的目标更加本质,更加根源,是一个从根本上关乎着人类的价值、自由和尊严的有着重大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智慧的追问。我们在寻求的其实是对我们自身生存意义的探讨,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或者环境的问题。

对于社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种群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我们应该摒弃以前的发展第一的观点,附带的也要克制人类性格中存在的占有欲和贪婪,放弃利益之上的观点,甚至在某种时候做出放弃自身利益的选择。这一点尤为重要,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风气的带动,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对于当下来说,发展精神文明就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就会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人类文明才能得以长久繁荣,人们也能更多的反省自己,深思生存的意义。

五、《增长的极限》带给我的震撼

《增长的极限》的作者,是几位极其聪明的年轻人。在一种近乎于狂热的经济发展氛围中,他们以冷静的头脑和机敏的洞察力,找到了一条为人类求福的道路。

我们的地球总是给我们一种错觉,好像它的资源永远都消耗不完。《增长的极限》在它缜密的资料和模型分析中,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地球已经快要到了极限。

书的出版时间距离现在已经快要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之前的研究报告,在如今的社会里得到了证实。庆幸我们的地球还在,我们的文明还在,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来拯救地球,挽救千秋万代。

《增长的极限》里所阐述的道理,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个放在今天很容易被社会认可的道理,在当时也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增长的极限》猜测,10年后过冲的后果才能被更清楚察觉,20年后,过冲的事实才会被普遍承认。该书中的模拟场景表明,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仍将处于增长的阶段,这跟此书30年前给出的模拟场景是一致的。该书对1970~2010年这一时期的预期,已经正确了30年,所有人必须再等10年,才能得到结论性的证据来证明谁的看法是正确的。

《增长的极限》的作者计划在2012年,即该书第一版出版40周年的时候,再次进行更新。到那时,我们希望有更充足的数据来验证过冲的现实。我们将能够援引一些证据来证明,究竟我们是正确的,还是我们将不得不承认,证据表明技术和市场的确使地球的极限扩大到超出人类社会的需求之外。

众所周知,人类现在面临着缺水的危机。有人会说,雨总会下的,可是,雨,需要湖水蒸发成云,当不再下雨,没有湖水的时候,雨又从哪来?当没有水的时候,水力发电更是天文了。前段时间我看了《地球2100》这部影片,在影片的最后,地球上各个国家由于资源的缺乏开战,最终国家退化成种植园,人类电子社会一去不复返,只剩下一无所有的人们如原始人般守卫者自己的那一点点东西。

我们可以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地活着,也可以负责人、充满贡献精神地或者,我们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万物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轨迹,都有自己的时空感觉以及对时空中临近事物的感觉。所以,如果我们对子孙后代、我们自己即将面临的、正在发生的,没有一点紧迫感,我一点儿也不会感到惊讶。人类的惰性,连维持我们每天出门觅食的动力都很吃力。更不用说什么大事了。我们应当有更多像《增长的极限》的作者这样以理性数据与事实进行呼吁与实践的学者,而不是研究火炮弹药的军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