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0:58: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九章 函数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9.3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学习目标:1.会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方案选择问题,体会函数模型思想;
2.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一次函数模型的建立. 难点: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方案选择问题.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函数的表示方法有 、 、 . 2.直线y1=2x+1与y2=1-x的交点坐标是 ,当x 时,y1>y2. 二、新知预习 1.下表给出A,B,C三种上宽带网的收费方式,选取哪种方式能节省收费? 收费方式 A B C 月使用费/元 30 50 120 包时上网时间/h 25 50 不限时 超时费/(元/min) 0.05 0.05 (1)哪种方式上网费是会变化的?哪种不变? (2)在A、B两种方式中,上网费由哪些部分组成? (3)影响超时费的变量是什么? (4)这三种方式中有一定最优惠的方式吗? (5)设月上网时间为x,则方式A、B的上网费y1、y2都是x的函数,要比较它们,需在 x > 0 时,考虑何时? y1 = y2; ? y1 < y2; ?y1 > y2. (6)写出方式A、B、C的上网费 y1、y2、y3关于上网时间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同一坐标系画出它们的图象; (7)观察图像可知:
?当上网时间__________时,选择方式A最省钱. ?当上网时间__________时,选择方式B最省钱.
1
?当上网时间_________时,选择方式C最省钱. 2.自主归纳
最优方案跟________的范围有关,可以通过解不等式或画函数图象确定_______的范围. 三、自学自测
1.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①计时制:0.05元/分;②包月制:50元/月. 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分.某用户估计一个月上网时间为1000分钟,你认为采用哪种收费方式较为合算( ) A.计时制 B.包月制 C.两种一样 D.不确定 2.如图,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x(时)的函数图象,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6000时,照明效果一样.
(1)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能给买灯的小明同学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吗? (3)小明房间计划照明 8000时,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案. 教学备注 配套PPT讲授 1.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3)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6-29)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6-29)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选择方案 典例精析 例 某工程机械厂根据市场要求,计划生产A、B两种型号的大型挖掘机共100台,该厂所筹生产资金不少于22400万元,但不超过22500万元,且所筹资金全部用于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所生产的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可全部售出,此两种型号挖掘机的生产成本和售价如下表所示: 型号 成本(万元/台) 售价(万元/台) A 200 250 B 240 300 2
教学备注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6-29) (1)该厂对这两种型号挖掘机有几种生产方案? (2)该厂如何生产获得最大利润?
(3)根据市场调查,每台B型挖掘机的售价不会改变,每台A型挖掘机的售价将会提高m万元(m>0),该厂如何生产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注:利润=售价-成本) 分析:可用信息:
①A、B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共_________台;
②所筹生产资金不少于22400万元,但不超过22500万元; ③所筹资金全部用于生产,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可全部售出. 针对训练 1.某移动公司对于移动话费推出两种收费方式:
A方案:每月收取基本月租费15元,另收通话费为0.2元/分; B方案: 零月租费,通话费为0.3元/分.
(1)试写出A,B两种方案所付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哪种付费方式合算?
2.抗旱救灾行动中,江津、白沙两地要向中山和广兴每天输送饮用水,其中江津每天输出60车饮用水,白沙每天输出40车饮用水,供给中山和广兴各50车饮用水.由于距离不同,江津到中山需600元/车,到广兴需700元/车;白沙到中山需500元/车,到广兴需650元/车.请你设计一个调运方案使总运费最低?此时总运费为多少元?
二、课堂小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