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中美师生关系比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6:08: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视野下中美师生关系比较

作者:杨 燕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09期

[摘 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一组最基本的关系,它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师生关系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中国;美国;师生关系;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 G45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7)09-0019-03

教育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具体的交往中发生、构成和存在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师生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对师生双方长远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教育活动不能不研究师生关系。一般来说,师生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工作交往中的师生关系;二是一般人际交往中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中的关系是师生交往的根本,主导着整个教育过程。一定的师生关系受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是以往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师生关系也是决然不同的。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中美师生在工作关系中的差异,以为改善我国师生关系提供借鉴。

一、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问话型

中国传统中的师生关系,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也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总体上它是一种“问话”的形式,即注重的是单方面,显示的是教师的主动作用,强调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关注的是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具体来说,中国的师生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单向性

中国师生间教学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单向性。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基本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教学形式是教师以上对下的 “喂”、“灌”方式实施知识的传递。学生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充当的是知识的容器,只是被动接收,更不能提出异议,发表自己的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所谓课堂教学,实际上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讲解,一直到教学效果的评价,全部由教师一人包揽。课堂中的语言也是由提问—回答—反馈三要素构成。问题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几乎没有提问的机会。要么干脆教师直接做出反馈,给出标准答案。如果由学生回答问题,则要求答案必须符合惟一的标准。而现在盛行的启发式教学也仍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启而不发”、“答而无疑”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各自为政,少有互动。有学者对我国课堂语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频度占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频度的比重高达93.8%,而学生提问、异议比重分别仅占1.7%和2.7%。师生言语交往之单调,师生间互动性的缺乏可见一斑。这种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等级性

在中国的课堂中,教师是权威,占有支配地位。师为长,生为幼,师生间长幼有序,是存在等级差异的,不能越过这条界限,师生都必须遵守这一原则。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拥有更多的学识和经验体会,便以权威自居,将自己置于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为了树立威望,保护好权威形象,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领导者、长辈的地位。而对于学生来说,自然认为教师是知识道德的化身,教师的语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己只能服从权威,尊重权威,全身心地向“权威”学习。教学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教师立于上位,学生处于下位,师生间难有交流。正如袁振国先生所言:“传统的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统治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师生的角色标定如此明确,任务划分泾渭分明。这种等级的差别虽然有助于形成尊师爱长的风气,但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权威作用,学生难以向权威知识提出挑战。在教师的威严下,学生很难形成独特的个性。 3.秩序性

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秩序中进行的。我国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规矩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而师生关系也必然统合于一定的规则之下。师生交往强调的是准则、秩序、条理。师生间总有个度,不可逾越,也不可疏远。从教学环境到课堂氛围都是严守规矩,井然有序的。在教师讲课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提问时,学生们无声地举手姿势也是统一规范的。另外,教学也是要遵循严格规则的。教师语言、动作、表情要符合规范;学生的衣着、行为举止要符合规定。教师只能站着讲课,学生要在固定的位子上坐好听讲,课堂教学是有序的,气氛也是严肃的。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要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严格管理,提高要求,而学生也要做到严于律己,言听计从。这有利于教师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堂程序的把握,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获得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得到较好的训练。但课堂教学的模式化,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如有人说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必然是沉闷的、压抑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只能有规则地学习一些死板的教条化了的教学法则。”

二、美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对话型

美国的师生间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对话”形式的关系。强调的是双方向,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师生双方是相对独立且处于主体地位的,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发展。与中国师生关系相对应,美国师生关系也有三大特点。 1.合作性

美国师生间的合作性融入到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形式不是以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为主,而特别注重启发教育。在课堂中,教师不是以讲解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对某些话题进行讨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教学中强调的是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在美国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师生间为某个话题争论不休,也不要求给出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师生间是相互影响,互相学习的。师生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的发生途径、情景等,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作为教育中的主体,让学生有选择性和主动性。这种关系,使教育成为了师生间双方共同学习交流、共同合作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师生间的共同进步,真正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智力的碰撞。 2.平等性

美国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重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独立学习。教学中师生间都会相互尊重,民主地交流,摈弃了主从差别,教师与学生更像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朋友关系。事实上,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互动过程,美国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各自独特的人格特质以及互相的体谅和尊重。师生间平等性的一个表现是学生拥有独立的选择权。无论学生的智商高低,他们都有自己的擅长,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活动或课程。师生间不会因为知识的多寡而产生权力的差别,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