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含高清规划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3:1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8年3月写的) 前言:

放在几年前,大部分武汉市民可能都不清楚“杨春湖”在哪。现在不一样了,“杨春湖”频频在媒体中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武汉新火车站正在杨春湖畔如火如荼的建设。也许几年后,武汉市民去杨春湖的机会比去天河机场还要多。

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杨春湖是三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另外两个是鲁巷、四新)。以后杨春湖不仅仅是大家乘车路过那么简单,而是要发展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会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考虑到武汉火车站明后年就可竣工,杨春湖地区的综合建设会紧锣密鼓的进行,用不了多久,这里的农田和水塘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是在5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方案的基础上,由市规划院在2006年底完成,2007年夏通过市政府审批,2007年底通过省政府审批。

本报告文字比较长,我就不全贴了,转贴长江商报的一篇报道,相当于本规划的一个纲要。然后主要贴图片。市政专项规划的内容我会抽取一部分在后面贴出来。

以下是长江商报2007年12月4日的报道:

将成主城区东部经济发动机,可容10万人居住,社会资金将成主要资金来源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将成为武汉未来新门户。昨日,记者从武汉市规划局获悉,该副中心整体规划正式获得省政府通过。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位于武汉市武昌地区东北部,是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的,依托于京广客运专线武汉站的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该副中心将改变武昌、汉口、汉阳三足鼎立的传统格局,成为东部城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武汉的整个城市格局将显得更加合理。 主城区东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该副中心地处洪山区内,东临武钢工业区,西望武昌区,北接青山区,南抵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正好处于武汉主城区东部的核心地段。

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忆东介绍,预计武汉火车站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3100万人,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9300人、站房最高聚集6000人。杨春湖长途客运换乘中心为一级客运站,日客流量为6万人。这么巨大的人流,将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从而成为武汉主城区东部经济发展的发动

机。

核心功能区规模 0.8平方公里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作为武汉市主城区的二级中心,其商业、商务、酒店、办公等核心功能集聚区的面积将小于1平方公里。结合武汉市主城中心结构体系布局,核心功能集聚区的用地面积将在0.8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区的建设需要兼顾其交通关联功能和地区服务功能,实现内外服务的兼顾性和调整的灵活性。规划采取“一个中心,两个节点”的布局模式,充分利用地铁站点的800米经济影响规律,使交通枢纽与城市服务功能在空间上适当分离。

核心区规划以武汉火车站为起点,以迎鹤湖公园为中心,以两港生态走廊为边界,布局形成副中心核心区、高速铁路站区、中央景观休闲带、文化旅游服务区和综合居住区等5大功能区。

此外,环绕核心区的生态开放链渗透到社区内,形成网络状生态体系。 本报记者 韩立山 实习生 杨侨 通讯员 胡忆东 ■数字

将满足10万人口居住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规划由副中心概念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两部分组成。概念规划范围北起武青三干道,南至中北路延长线,东临王青公路,西至工业大道,用地面积1103.3公顷。其中,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范围北起规划次干道,南至中北路延长线,东临三环线,西至东湖港,用地面积348.4公顷(含水面)。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规划青山组团安排城市人口4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约64平方米。按照该标准,该地区范围内可安排青山组团约1/3的居住人口。 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忆东介绍,结合以上因素,规划确定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满足10万人口居住。 ■亮点

首次将地下空间融入新区规划

据了解,对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设计,分为三类。据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胡跃平介绍,这是武汉首次在新区规划过程中同步进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将结合地铁站点、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综合开发地下空间。

一般要求,地下一层为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商业,餐饮,娱乐等;地下二层除主要节点周围作公共活动空间外,其余面积可作为地下停车使用。地下空间之间将加强共同通道的建设,建立贯通地下,衔接外部的地下共享层。

胡跃平介绍,同步进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率,也避免了以往地上建筑完成后再回头进行地下空间利用的困难。

■资金

社会资金将是主要资金来源

规划指出,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将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利益方参与的推动模式。

政府在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统一规划和协调下,采取市场化的开发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开发,使其成为主要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利益方参与机制,使各种利益方能够分享共同的地区开发远景果实。

此外,基于生态保护和开发强度的矛盾,需要提高中心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效率,注重项目的集约式开发,加强高效益低密度的项目选择,将采取点轴开发,集约发展,滚动推进的开发模式。

■空间结构

规划指出,将通过武汉站、杨春湖、东湖港(沙湖港)共同构筑区域发展的主导要素。规划以横向呼应、纵向沟通为基本手段,形成“一轴双核两区,一廊三园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双核两区

贯通武汉站、迎鹤湖,建设东西向的“中央”景观轴。

按照核心区“一个中心,两个节点”的原则,遵循交通站点与城市功能分离的原则,依托武青四干道和地铁4、5号线,布局武汉站站前综合服务核和环迎鹤湖的城市服务核,共同打造副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在核心区以西布局西部城市生活区,在三环线以东地区布局产业园区,形成副中心两大支撑区。

一廊三园三带

依托东湖港、沙湖港,设置功能绿地,合理控制其建设比例和建设强度,形成“两港”生态走廊。

保护东湖,杨春湖岸线,保持湖面面积不减少,利用垃圾填埋场以西低洼地带建设迎鹤湖,加强北洋桥公园,杨春湖公园和迎鹤湖公园3个水生态公园的建设,形成城市绿肺。

利用连通水系和三环线防护林带,建设杨春湖—迎鹤湖—东湖水系生态带,杨春湖—武汉站西广场—东湖水系生态带,沿三环线陆上生态带。

■城市布局

武汉的3个城市副中心 鲁巷城市副中心:

处于光谷的核心地带,直接服务于武昌的科教区。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

未来高速铁路客运站的所在,未来城市一个新的门户。 四新城市副中心:

规划将建设成生产性的服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现代化的商住新城,将使沌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阳老城区之间联系地带形成完全崭新的现代化的商住新城面貌。

■用地分布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总规划面积1103.3公顷

7%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核心服务功能用地80公顷

10%以武汉站为核心,控制周边110公顷用地形成武汉站站区

19%以杨春湖公园和“两港”生态带为主,控制公共绿地210公顷 4.5%功能绿地50公顷

17%规划居住用地190公顷 6%科技产业用地70公顷 36.5%其他 ■服务业

以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贸流区别于其他两个“城市副中心”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做足“四流”

“城市副中心”并不是近年来才被提出来的概念。在国内沿海城市比如上海东北部及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西部如重庆的茶园和西允两个城市副中心都是较好的典范。在国外,日本东京的新宿及银座,巴黎的拉德芳斯区都是“城市副中心”的代表。而武汉除杨春湖外,武昌的鲁巷、汉阳的四新也是武汉规划中的“城市副中心”。

杨春湖究竟如何定位,才能有别于其他城市副中心,并能更好的发展呢?

做足“四流”服务业品牌

城市副中心必然带动其他落后区域更快地整体发展,将整个城市的落后中间地带一起带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婕认为,未来的杨春湖,将

打造成武汉的城市副中心,这得益于武汉火车站及配套设施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的规划建设。 “杨春湖应当针对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贸流,做足‘四流’服务业品牌。”周婕说。与其他两个“城市副中心”相比,鲁巷可以依托该区域内大学,以服务该区居民为主,汉阳的四新可以定位在服务制造业来进行具体规划。

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吴之凌也曾表示,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是未来高速铁路客运站所在,是未来城市的一个新门户。“未来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服务业应着重服务‘四流’。”

记者了解到,随着武汉火车站开工建设后,服务于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贸流于一体的武汉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将在今年年内随之开工。 将成为全国四大服务业中心之一

“空白之地”好划版图,杨春湖的未来就是如此。

武汉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洪山区白马洲附近开工的武汉火车站还处于一片荒地中,当火车站位置定好后,就可以在荒地中具体规划客运换乘中心。“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的运输服务业也将紧随其后,跟着武汉火车站的步伐一起走。” “每一个城市副中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能与城市中心及其他城市副中心产生互补作用。”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吴之凌称,由于目前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处于具体规划当中,武汉火车站及其他配套工程也正在建设及规划当中。

洪山区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朱建平介绍,服务业将成为未来杨春湖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未来这里应当以商务、休闲、酒店服务业为中心,如武汉火车站的规划一样,将成为全国四大服务业中心之一。

“今后,整个规划还将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相衔接,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才能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吴之凌介绍。 服务业规划及管理应提前做好

随着武汉火车站的整体在建,相关的服务业必将会很快崛起,未来武汉火车站服务业现状将怎么样?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立方餐饮策划公司经理郭方斌。

曾在武昌火车站附近一中档酒店工作3年的郭方斌介绍,目前,武昌火车站有20至30家中档酒店,加上中小型酒店约有上百家,但中高档酒店较缺失,而汉口火车站附近的中低档服务型酒店为数不多。

“我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过很多火车站周边的服务,感觉厦门火车站服务业规划值得武汉借鉴。该火车站有大型品牌的超市、购物、休闲等相关服务,他们可为旅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郭方斌说。

未来武汉新火车站旁边,将建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客运中转日发送能力将达3万人次。这样的客流量是其他客运中心所不能比拟的。郭方斌认为,武汉新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迎接各个层次的旅客。所以,在规划新火车站的服务业时,应该先引进品牌餐饮企业,布置应从低档向中档、中高档的服务业逐渐递进发展。“最好先对武汉火车站整体进行管理规划,这将给武汉新火站周边营造好的服务环境。” 本报记者 袁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