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21:16: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建议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战胜齐国的故事。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赞颂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2.《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指齐威王。纳,采纳,接受。谏,一般是指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本文选自《战国策》,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共33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之事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以比美之事设喻,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
真实的意见,做到“纳谏除蔽”,才能把事情办好。
3.《孟子》二章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理论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说明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5.《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表,臣写给君主的奏章。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写了这篇奏章。表中,诸葛亮从当前形势
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接着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最后再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殷切希望。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2.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3.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7.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感激)
8.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9.衡与虑 (衡通“横”,梗塞,不通顺)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
1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直接)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1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1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1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16.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而不相连的山冈)
1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18.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1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通“现”,出现)
(三)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2.属①忠之属也 (种类,类)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
3.加①弗敢加也 (虚夸)
②而山不加增 (增加)
4.上①受上赏 (名词,上等)
②上书谏寡人者 (动词,送上、进献)
5.下①乃下令 (动词,颁布、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