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0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传播学教程

一、人类的传播史被划分为几个阶段?

1.口语传播.2.文字传播3.印刷传播4.电子传播

二、第一家无线电台:(世界)1920年11月2日 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中国)1923年1月23日镜内第一家: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中国第一家无线电视台:1958年北京电视台

三、1.符号的定义:符号就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说明 ?传达 ?思考

四、信息的定义:一切表示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信息的本质: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的载体:传播的内容是信息,信息的载体是符号

五、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特点(图表题) 1.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

3.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5.传播过程的特点: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六、传播类型及其定义

1.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2.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3.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4.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重点)5.大众传播:专业化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七、几种传播制度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极权主义理论:社会事物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为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与服从的关系

背景:15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技术发明后不久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自由主义理论:报刊应该是“观点自由的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背景: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2.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

背景:1、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大多数人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社会矛盾激化。2、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

越来越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严重危害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

3.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背景:信息与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每个社会成员发生了越来越直接的联系。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背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2.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获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传播制度

3.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在探索中发展 4.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八、麦克卢汉(重要的三个论述)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即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九、“使用与满足”理论

定义:“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十、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固定的看法

十一、传播效果阶段

(拉扎斯菲尔德这个人!!记清楚!很重要)

《人民的选择》

拉扎斯菲尔德,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年,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 在伊里县进行,又称“伊里调查”。 一系列理论假说: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2、选择性接触假说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