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9:1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陈默老师育儿心理问题讲座
华师大心理学老师 陈默老师
一、现如今的孩子 1、高孤独感的独子
上海90后、00后 的孩子,都是独套公寓的独子,隔离了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交流,从而有了天生的孤独感。而本身父母出身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养育独子。这些孩子既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独子,又是情感上的独子。一个人一旦孤独,就容易沉静在思考中,思考力很强。人一思考,就会涉及到终极关怀问题,而感到痛苦。有的 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可能就在思考“活着干啥”“我不想活了”。
例:陈老师临床研究经常遇见孩子想“既然80岁 也要成灰,那么我现在就变成灰好了。”孩子一旦孤独,就开始思考行而上的问题。而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从这个问题上教导孩子。理论上说一个人真正成熟是看透了死亡的问题,而大部分实际上从这点来说是不成熟的。当成人在这个问题上不成熟时候,就会逃避这个问题。而孩子的这个问题在父母那 里得不到答案,反而父母回避这个问题。得不到答案的孩子会越加思考这个问题,便进入抑郁状态,孩子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很大,从大量的阅读里去寻找答案,但是又找不到答案,所以孩子觉得越来越糊涂。
天生的孤独感的副产品就是特别的脆弱。 2、低物欲感的贵子
现在的孩子有沉重的情感负担,生下来以后6个大人都对他很好,孩子受到了6个人的情感就会报恩。但是这6个人要求的报恩就是“好好学习”,所以孩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一定要好好读书,要超过别人。相反,整个学习环境竞争又很激烈,要学习地出人头地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现在的孩子又面对了空前的学业压力,应试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空前的学业压力来自于: 1)学校里考试成绩排名就是赤裸裸地白纸黑字地贴在那里的,而让孩子心里非常难受。
2)来源于老师的压力,没有一个职业可以一年四次量化到小数点后一位。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以班级考试的平均分来的。从而造成老师压力很大,很焦虑。老师焦虑的
1
释放渠道就是在教室里,每天课堂上释放给学生。例:学生告诉心理师,老师会因为教室里课桌椅没有放好而发脾气。
3)来源于家长。在学校里遇到焦虑的老师,回家要面对一个更加焦虑的妈妈。聪明的妈妈看见孩子回家会抱抱她(对幼儿),或者聊聊开心的事(对少儿)。
3、第三只笼子里的鼠
例: 心理学实验。第一只笼子,鼠放在笼子里,设计成打开笼子就会送进来食物。由于食物有奖励鼠打开笼子开关的行为,那么鼠就会不停地打开笼子以寻求食物。第二只笼子,设计成打开笼子就会送电击,那么鼠就不敢去打开笼子了。第三只笼子设计成,打开笼子送来食物,在打开笼子送来电击,再次打开笼子可能是食物也可能 是电击,那么这只老鼠会如何做呢?这只老鼠会发疯,因为它不知道接下来会得到什么?
现在的孩子就是这第三只笼子里的鼠,这边非常宠爱,就好像食物,另一边严厉要求,要好好读书,就好像电击。出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分裂,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我们的孩子是生活在和我们不一样的环境下,处于不同的压力下的孩子,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下,才能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的观念需要更新:
孩子的长大时需要等待的!特别有的男孩子,可能要到初二才会真正长大。 孩子不是你的替代! 你没实现的事,就不要期望在孩子身上实现。如果家长要孩子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事情,这样你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就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还是心理把孩子当作你的替代品。甚至有更加恶劣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家长去战胜别人的工具,要让自己的孩子去战胜家长的朋友、同事、亲戚的孩子。
二、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心理任务
1、婴幼儿的心理任务(0-1岁,大概是最初的年龄)
小婴儿要完成的心理任务很重,要信任别人、信任世界。所以婴儿刚出生下来,会大哭,表达了恐惧害怕的情绪。母乳喂养对孩子有好处,没有母乳喂养的孩子就没有享受过这种温暖的怀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觉得世界是不可靠的,别人也是不可靠的,对待别人也不是真诚的。反映出来的能力缺乏就是社会交往能力缺乏。
2
例: 心理学实验,这还会影响成人将来面对困难的情况。用钢丝做一个假猴子,吊两个奶瓶,和一个刚出生的小猴子放在一起。小猴子爬上去喝了奶之后就恐惧地躲得远远的。在用毛绒布做一个假猴子,吊两个奶瓶。小猴子喝了奶之后会盘在那个毛茸茸的假猴子那里玩。接下来再放入一个钢丝做的假蜘蛛,两个猴子看见这个从来没 看见过的假蜘蛛,吓坏了。前面的猴子是逃到笼子上面吊着,后面的猴子是逃到绒布做的假猴子那里,逃到妈妈那里去,把妈妈抱紧。过了一会儿,后面的猴子从妈妈身上下来,去惹、逗弄那只蜘蛛,发现蜘蛛是假的,就和蜘蛛一起玩了。前面的猴子即使被放到蜘蛛面前,还是只会恐惧地扑打。结论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得到母亲的温暖和安全感,将来面对困难会选择逃跑。
2、儿童发展的心理任务
2-3岁孩子会控制大小便后,就明白自己是能够掌控的,有自主意识。如果全程约束这时候的孩子,4个老人+保 姆限制孩子的每个动作,剥夺孩子的自主感,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能动的,觉得自己无能,内在有很强的羞怯感,长大后他不敢面对别人讲话。例:大学生到 陈老师那里治疗,要把灯关了,他躺在地上才能讲话。老人带孩子只有宝贝孩子的本能,但是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所以老人只能完全地保护孩子,不能有一点儿差池,等于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所以现在有很多孩子意志脆弱。
4-5岁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大脑飞速发展,很聪明,特别是很想去探究不知道的事务,打破沙锅问到底。并且会去做破坏性的事情来探究,比如说把沙发弄坏,只是想知道弄坏以后会怎么样,而不是调皮捣蛋。但是这时候的家长常常会不耐烦地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还会比较其他的孩子,你怎么做不好,隔壁家的孩子怎么做得那 么好。这样的话,这样的孩子就形成的内疚感,感觉自己是无价的,是别人不欣赏的,那么长大后也不会成为果断性、开创性的领军人物。
4-5岁孩子在心理上还会有恋父、恋母情结,就是希望父母当中那个同性的不存在,而另外一个异性的就完全被孩子占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孩子长大后还是有这种情结,就会对他的婚姻不利。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最太平的,人一生中幸福指数是最高的。这个年龄容易种下自卑的树。进入小学后,小孩子就会有社会评价,老师会给她社会评价。如果这个评价是负面的,孩子会把老师的评价内化为自我评价。例:妈妈带 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