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装置技术问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2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二章 原料和产品 第三章催化剂

第四章加氢裂化的加工方案和工艺过程

第五章 加氢裂化操作调整

第六章 加氢裂化设备

第七章 加氢裂化开停工

第八章 安全生产和事故处理

第九章 仪表与自动化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1基础知识 1.什么是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就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有双键或三键的开链烃和脂环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烃相比,分子中氢原子要少。烯烃(如烯烃、丙烯)、炔烃(如乙炔)、环烯烃(如环戊烯)都属于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几乎不存在于原油和天然气中,而存在于石油二次加工产品中。

2.原料油特性因数K值的含义?K值的高低说明什么?

特性因数K常用以划分石油和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在评价原料的质量上被普遍使用。它是由密度和平均沸点计算得到,也可以从计算特性因数的诺谟图求出。K值有UOP K值和Watson K值两种。特性因数是一种说明原料石蜡烃含量的指标。K值高,原料的石蜡烃含量高;K值低,原料的石蜡烃含量低。但它在芳香烃和环烷烃之间则不能区分开。K的平均值,烷烃约为13,环烷烃约为11.5,芳烃约为10.5。特性因数K大于12.1为石蜡基原油,K为11.5~12.1为中间基原油,K为10.5~11.5为环烷基原油。另外非通用的分类法还有沥青基原油,K小于11.5;含芳香烃较多的芳香烃基原油。后两种原油在通用方法中均属于环烷基原油。

原料特性因素K值的高低,最能说明该原料的生焦倾向和裂化性能。原料的K值越高,它就

越易于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小;反之,原料的K值越低,它就难以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大。

3.什么是油品的比重和密度?有何意义?

物质的密度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以符号ρ表示,单位为千克/米3。

液体油品的比重为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无因次单位,常以d表示。我国以油品在20℃时的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作为油品的标准比重,以d420表示。

由于油品的实际温度并不正好是20℃,所以需将任意温度下测定的比重换算成20℃的标准比重。

换算公式:d420=d4t+r(t-20) 式中:r为温度校正值

欧美各国,油品的比重通常用比重指数或称API度表示。可利用专用换算表,将API度换算成引d15.615.6,再换算成d420,也可反过来查,将d420换算成API比重指数。

油品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它的烃类分子大小和分子结构,油品比重反映了油品的轻重。馏分组成相同,比重大,环烷烃、芳烃含量多;比重小,烷烃含量较多。同一种原油的馏分,密度大,说明该馏分沸点高和分子量大。

5.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灰分?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所剩的不燃物质,称为灰分。以百分数表示。此种不燃物质是油品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环烷酸的钙盐、镁盐、钠盐等形成的。重油中此种碱金属的含量占灰分总量的2O~3O%。

6.什么是原料油的残炭?它是由什么组成?

残炭是实验室破坏蒸馏(油样在不充足的空气中燃烧)后剩留的物质,是用来衡量裂化原料的非催化焦生成倾向的一种特性指标,得到非常普遍的使用。作为加氢裂化原料的馏分油的残炭值很低,一般不超过0.2%(质),其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少。渣油的残炭值较高,在5%~27%(质)之间,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高。

残炭一般由多环芳烃缩合而成,而渣油中不仅含有大量芳烃,而且含有大量的胶质和沥青质,而胶质和沥青质也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杂环芳烃,因而实验室中分析出来的残炭,也是一些加工过程中生焦的前身物质。

7.什么是油品的粘度?有何意义?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如何?什么是油品的粘温性质? 液体受外力作用时,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分子间的内摩擦阻力越大,则粘度也越大。粘

度是评定油品流动性的指标,是油品尤其是润滑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润滑油必须具有适当的粘度,若粘度过大,则流动性差,不能在机器启动时迅速流到各摩擦点去,使之得不到润滑;粘度过小,则不能保证润滑效果,容易造成机件干摩擦,对于油品来说,粘度合适,则喷射的油滴小而均匀,燃烧完全。粘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可归纳分为绝对粘度和条件粘度两类。绝对粘度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两种。

动力粘度的单位为Pa2s,其物理意义为:面积各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液体,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旧用单位是P(泊)和cP(厘泊),换算关系为1Pa2s=10P=1000cP。

运动粘度是液体的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密度ρ之比,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以符号v1表示。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2/s,旧用mm2/s和cSt(厘沲),换算关系为1mm2/s=1cSt。石油产品的规格中,大都采用运动粘度,润滑油的牌号很多是根据其运动粘度的大小来规定的。

条件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通用粘度、赛氏重油粘度、雷氏1号粘度、雷氏2号粘度等几种,在欧美各国比较通用。

油品在流动和输送过程中、粘度对流量和阻力降有很大的影响。粘度是一种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参数,温度升高则粘度变小。温度升高时,油品的粘度减小,而温度降低时,粘度则增大,油品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质。有的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有的则变化大,受温度变化小的油品粘温性能就好。油品的粘温性质常用的有两种表示法:一种是粘度比,即油品在两个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的比值;另一种是粘度指数。通常压力小于40大气压时,压力对粘度影响可忽略,但在高压下,粘度随压力升高而急剧增大。特别要说明的是,油品混合物的粘度是没有可加性的。

8.油品的残炭如何测定(康氏残炭法)?

将油品放入残炭测定器中,在不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油中的多环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受热蒸发,分解并缩合,排出燃烧气体后所剩的鳞片状黑色残余物,称为残炭,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残炭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油品的化学组成,残炭多还说明油品容易氧化生胶或生成积炭。残炭它不完全是炭而是一种会进一步热解变化的焦炭。

试样或10%蒸余物的康氏残炭值X[(%)质量/质量]按照下式计算: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