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中涉及到的节能问题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7:04: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绿色建筑设计中涉及到的节能问题分析

作者:柯晓灵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0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绿色建筑的关注度随之上升,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常规能源越来越少,节能减排成为了社会话题,对于建筑亦不能外。

关键词:绿色建筑 资源 节能 节地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057-01 1 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 1.1 什么是绿色建筑

学术上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最直观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基于绿色思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设计绿色建筑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类似于自然绿色有机体的体系,实现生态学意义上所说的投入与回报的平衡。 1.2 构成绿色建筑的三个要素

(1)从资源能源利用的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上应该是尽可能少的、有效的利用常规不可再生资源。(2)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考虑,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应尽可能少的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3)从舒适健康的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业主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2 绿色建筑中的节地设计 2.1 适当加大进深缩小面宽 住宅用地的计算公式:

住宅用地=住宅进深加日照间距×住宅面宽

实践经验表明,住宅面宽的改变对土地用量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实践中,我们通常在进行节地设计上采用的是加大进深的方法来缩小面宽达到节约用地的设计效果的。当然,在加大进深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合理减小面宽,否则就会导致用地的增加,同时在加大进深时,要妥善解决好对中间部位功能空间的采光与通风的问题,具体的合理布设和节地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 合理处理屋顶

屋顶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环,除了反映出建筑物形象外,做成不同的屋顶形式,能达到不同的节地效果。

(1)屋顶做成坡顶可以使得建筑轮廓得到有效地改变,同时也利于防水和扩大利用空间,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设计方式在住宅建筑面积不减少的条件下,借助于屋面的坡度与日照斜率相接近,可以有效地缩小日照间距,提高土地利用率。(2)平屋顶在设计时通常采用的是北向退台,如此做法,在获得户内露天活动空间的同时,有效缩小了日照间距,提高土地利用率。 2.3 适当地增加层数和减少层高

(1)实践表明,降低层高能够使得日照间距直接获得减少,这一设计效果在高纬度地区更加明显。不过层高的降低要综合考虑功能质量、空气质量和心理感受等诸多因素,确保层高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同时与室内装修、结构造型和通风等等问题协调好。(2)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住宅建筑的层数与容积率之间成正比关系,不过不是成斜线上升,而是折线上升。因此我们要综合分析,合理地确定建筑物的层数。 3 绿色建筑中的低碳设计

3.1 基于节能和舒适要求的绿色通风设计包含

获得符合人体生理舒适标准的通风环境;尽可能的运用被动式通风设计,减少因通风带来的能耗两个方面意义。 3.2 保温隔热的绿色设计

保温隔热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建筑用于保温隔热的能耗占据了建筑使用总能耗的绝大部分;另一方面,由于保温隔热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构成了建筑使用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

3.3 舒适健康的光环境设计

(1)合理设计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将室内的照度控制在赢得区间内,在设计上应尽可能地挖掘自然采光的优越性。(2)在设计过程中,对于自然采光的情况,应对光线的强度对比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强光刺眼,建立建筑采光阳光与热量需求之间的平衡。(3)遮阳设施在设计上应根据建筑室外光线的实际情况,特征及其具体的形式,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地遮阳,在固定遮阳时,合理选择水平和垂直遮阳板及其角度的布置。(4)建筑的人工照明设计上,应积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力求节能。

4 工程结构设计对绿色建筑的影响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 安全度

从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来看都要求结构或构件的抗力大于或等于作用效应()。而实际设计中,业主则通常要求设计者从节省材料、降低造价出发,通常R的取值略大于S,甚至有时就取R等于S,从近期经济效应来看,当时的结构造价略有降低,不过因为外部荷载和结构本身抗力R中的影响因素中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势必导致了该结构安全度也存在不确定性,笔者认为结构的安全度主要应由规范所依据的结构可靠度理论、极限分析理论及结构的概念设计理论等决定,在设计上要适当地由于余地。 4.2 耐久性

环顾当下的结构设计实际,存在着不太重视结构的耐久性能的现象,大多是以抗力为主并考虑稳定等性能。

4.3 结构的抗震防灾问题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结构的抗震防灾问题不可忽视,笔者认为,考虑到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长远的经济效益,留有足够的内力储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