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说书 精品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9:1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柳敬亭说书

张岱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传记的不同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2.从知人论世角度,了解柳敬亭的生活实践、思想感情同他说书艺术的密切关系, 3.学习主人公勤苦敬业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的品格。

【教学重点】

1.两篇文章在选材组材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在写人记事方面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焦点式(横向)、细节叙述对于描写人物性格及事件的重要作用。 2.纵向、动态、线性记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及事件的重要作用。 3.先抑后扬、侧面烘托、以点带面、细节描写等手法实际运用的妙处。

【教学建议】

1.两篇短文内容相关,又是浅易文言文,故本课教学采用对比阅读方法。 2.第一课时,教师引领学生疏通文字,翻译课文,并设置若干思考题。

3.第二课时,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了解两文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4.教师适时介绍作者作品主人公相关资料,强化阅读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引导

今天我们将学习明代文学家的两篇人物传记,明代小品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里程

1 / 5

碑。明代小品文的主要特点是清新简朴,自然成趣,通脱凝练,雅俗共赏。大家阅读这类文言文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

将读此首文,先宜知人论世,考题目来历,了然于心。如我当境作文一般,要如何用意下笔遣词,再四深思。思之得不得,得之,其浅深高下俱有成见再去读其文;看其作法合我与否,合我者高几著?出我者远几层?得失自知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者此也。于是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动笔辄合,在己亦不知何来。然在初学或不易企。(《古文笔法百篇》清 李扶九) 1.关于张岱其人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描写细致深入,自然成趣;其笔力高致,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略经点染,即成至文。张岱还善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人描物,艺人柳敬亭的说书绝技(《柳敬亭说书》)、歌妓王月生的孤洁不俗(《王月生》)、美丑妙肖,栩栩如生,都写得通脱凝炼,雅俗共赏。

2.关于黄宗羲其人

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清兵南下,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与孙奇逢、李顒并称三大儒。学问广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不满明七子摹拟剽窃之风,强调“性情”,认为“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明文案序》上)。

3.关于柳敬亭其人

在封建社会里,说书艺人地位低下,因而有关这方面的史料记载极少,直到明末,泰州出现了我国第一位杰出爱国主义评话大师柳敬亭后,才有了关于评话艺术的品评和著名评书艺人传略、轶事的记载以及文人墨客吟咏的有关诗词。

柳敬亭,本姓曹,名逢春。柳敬亭是他的艺名,乃是指以江边柳树为姓,以安徽的敬亭山为名。正如敬亭山本身那样“两不厌”一般,柳敬亭的表演艺术据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请柳敬亭说书,都需要提前十天预约。柳敬亭曾投身于南明爱国将领左良玉麾下,在政治、军事上起过一定的作用。明朝灭亡后,大清定鼎中原,强制颁行“剃发令”,且禁止汉人穿着明朝的服饰。柳敬亭以讲古为由,仍着明朝服饰,留头发,显出了艺人特有的气节,查阅泰州志关于柳敬亭的记载,说明当时泰州的说书业已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柳敬

2 / 5

亭正是在前辈艺人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经努力而攀登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的。

柳敬亭的成功是他并不满足于一知半解,他不耻下问,不懈追求,终于成为我国曲艺史上最早的、出类拔萃的评话表演艺术家,当时,他在苏中、苏北、南京、镇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评话表演名家。到解放前,艺人们收徒拜师,也还要先拜柳敬亭的牌位,奉柳敬亭为说书艺人的祖师爷。

二、学生自主阅读,扫清文字障碍,把握主要内容,并思考若干问题。这一环节,由同学们利用工具书分三步进行。

1.初读。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清两文的文字障碍。 (1)读准下列字音

黧黑 疤瘤 謈地 呫哔 欵欵 齰舌 哱力 夬 婉娈 盱眙 犷悍 欢咍 嗢噱 文檄 吾侪 (2)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形骸(身体)书帕(请柬与定金)行情(走红)筋节(关键)闲中(不经意处)下人(奴仆)欵欵(慢慢)波俏(伶俐)恬静(雅静)婉娈(美好)犷悍(蛮横凶悍)期月(满一月)机变(机灵)吾侪(我辈)亡何(不久)

2.再读。理解文中大意,把握文章层次。

①教师在前环节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两文,相互交流,并做到能较准确翻译两文;同时列举若干难句,指名学生译解。

例:

①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②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③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④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⑤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

⑥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⑦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⑧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⑨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