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1:10: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成

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朱克凡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显,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分析和研究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探求解决信访反映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一、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群众诉求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从诉求形势上看,主要是“三访”问题严峻。 所谓“三访”就是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有些上访群众要求过高,无法满足,问题经多次处理、复查,当事人仍无理纠缠,一信多投;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处理不当;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凡此种种,导致了重复信访问题的出现。有些上访群众在问题发生后,大多心理认为,机关越大,领导级别越高,阅批的信访件“震动”越大,解决问题才快,因此,不通过正常途径向属地政府和执法机关反映诉求,而是直接进京上访;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信访问题经中央、市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办,就能很快着手解决或得到解决,这种情况的存在使越级上访越来越多。有些上

访群众所诉求的问题涉及群体利益,这些有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往往聚集在一起,把工人、农民、老弱病残者、妇女安排到第一线,向党委政府施压,想以群体性集访促进事情解决。缠访和职业访问题虽然不是很严峻,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从诉求渠道上看,主要是“三个集中”凸显。 所谓“三个集中”就是到纪委、领导和上级举报的信访案件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有些上访群众对上访程序不是很清楚,该走司法程序的问题,却到纪检监察机关反映,盲目上访。有些上访群众是对其他部门或基层组织不够信任,寄希望于纪检监察机关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一些非受理范围内的问题,也找纪检监察机关,这类信访件占有一定比重。有些上访问题是因为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衙门作风严重,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或不闻不问,把矛盾上交。还有些上访问题是因为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化解基层的信访矛盾,把群众挤到了领导和上级组织这里来。

(三)从诉求内容上看,主要是“一化二多”突出。 “一化”即;信访诉求复杂化。诉求类别包括申诉、求诉、举报、咨询、批评、建议等涉及个人或群体的多种诉求,甚至还有涉外信访。反映的内容既有反映企业改制造成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拖欠养老保险金、工龄买断补偿金不足等问题,又有反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不按规定补偿问题;既有反映司法不公问题,又有反映部门不作为问题;既有反映领

导贪腐问题,又有反映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有些反映的问题受历史沿革、体制改革和时过境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同时涉及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又因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复杂难办。所谓“二多”:一是对经济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增多。反映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信访件上升,占居信访总量首位;反映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的信访件增多,在信访总量中占一定比例。二是涉及群众利益类的举报增多。近年来,随着各地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反映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集体资产转制、工程承包、土地征迁、安置补偿等方面的信访比较多,且呈上升趋势。

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从基层纪委信访工作的组织建设来看,目前虽然已经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信访工作网络、订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信访工作职责,似乎没有疏漏之处。但部分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不按政策办事,对信访工作还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难于落实到位的情况,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等不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另一方面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也存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群抓群管的反腐倡廉局面还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