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6:5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环境保护 【摘要】现如今, “绿色生活”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各种环保技术也在高速发展。 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 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 台湾 88 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 多国暴雨成灾、阿根廷寒流冰冻??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 影 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 一、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的历史沿革
目前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论著和论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但这些论 著和论文在讨论认识论、 实践论、 生产关系等问题时都毫无例外地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涉及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国外论著中, 对中国学界影响较大的有 早期的普 列汉诺夫、斯大林、布哈林,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海德格尔、施密特、岩佐茂 和贝拉米·福斯特等;我国学者肖前、 李秀林、陈先达、陶德麟、 黄楠森、吴晓明、俞吾金、 张一兵等从本体论认识论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了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的评价和发展;许 多学者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 义的地理环境理论, 焦凤贵等对地理环境是否属于社会存在进行了讨论, 陶富源、 郁越祖等 就地理环境对生产力、 社会制度、 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历史发展进程起何种作用有什么影响作 了探讨, 王荫庭、 安延明等着重分析了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理论的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地 理 环境学说的贡献等问题。在世纪之交,由于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受 社会广泛的关注, 反映在研究领域是马克思的自然理论、 环境理论重新受到学界的重视, 并 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生态主义、 女性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等思潮结合, 不仅在生产力 和生产方式、 科学技术和人化自然等传统论域中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而且还开辟了 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等全新领域, 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 认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到社会历史理论再上升到道德伦理高度, 并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 不断挖掘出它
的当代价值, 使之成为真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以前的研究虽然因为时代的 局限性存在着种种缺憾,但他们研究问题的方式和价值取向对现今仍具现实意义。
所以不管是在世界还是我国,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解决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都是 由来已久的。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具体内容 (一自然界的客观性
一般说来, 人类是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理解自然的。 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 会在内的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 它在时空上是无限的, 是一个 自组织、 自演进的巨系统。 而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 它是自然生态状况以及维持 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① 对自然的这种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利于本 节内容的展开, 即本节内容是在狭义的基础上审视人类的自然观, 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 量的科学材料表明, 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 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 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 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自然 界是客观的。 随着具体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得到证实。 马 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也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不仅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
① 李世书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化是客观的, 而且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同时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 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不仅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而且人类产生之后, 自然界的存 在与发展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只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我们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 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先在性
迄今为止, 达尔文的人类自然进化学说, 仍是人类来源与形成理论中最完善的一种, 也 是最科学、 最权威的。正是外部自然环境较长时间内发生的、 剧烈程度不一的变化,使一种 与其他动物稍有区别的动物演进为人。可以说,自然界与人的形成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实际上,马克思也承认了自然界对人而言的优先地位, “外部自然界的 优先地位仍然保存着, 而这一切当然不适用于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 但是, 这种区别,只有在人被看成是某种与自然界不同的东西时才有意义。 ”同时,马克思也没否 认人化着的自然物仍有其物质性、内在的秩序和规律,他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 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透过这 些早期论著中的精辟论断,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自然物相对于人类生活的绝对优先性 的承认。
(三自然界的前提性
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活, 但只有在社会中, 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 只有 在社会中, 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 所以人要依赖自然界才能生活, 同时也要 依赖社会才能生活。 这表明, 人在生产或创造自己生活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世界的关 系, 既包括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又包括人的社会关系。 这两重关系是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的, 它们一起构成人与世界的大关系, 构成人化的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现实的人的世界。 也可以 说, 自然界是人本身的自然与人身外的自然的统一体。 从人本身的自然来看, 人的身体是人 际交往、互相联系的物质承担者,并且还要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否则,人际交往和互动是 不可能的。 从人体外的自然界看, 自然界是人际交往的媒介物, 自然界和谐的存在不仅维系 着当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而且也维系着今人与古人的联系。 所以说, 自然界是社会中人与 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其他观点的不同
与已往一切旧哲学的自然观不同,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 古代 有机论的神化自然观带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痕迹和物活倾向, 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自然神 化,认为自然具有无限的潜能和灵性,人只能怀着恐惧或敬畏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