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2 7:16: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着重看加粗题目 名词解释

1、数据压缩 2、空间数据的内插 3、空间数据处理 4、误差 5、空间数据 6、类型 7、对象 8、点 9、结点 10、线段 11、线 12、弧 13、链 14、多边形 15、格网 16、矢量 17、栅格 18、象元 19、栅格对象 20、数据精度 简答题

1、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方法从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的步骤有哪些? 2、从技术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哪些? 3、为什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元数据?元数据有哪些应用? 4、元数据的作用有哪些?

5、元数据的获取分为哪几个阶段?获取方法有哪些? 6、空间数据源的种类有哪些?

7、空间数据的一般性错误有哪些?主要有哪些检查方法? 8、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及其内容如何?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名词解释

1、所谓数据压缩,指从所取得的某个数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2、空间数据的内插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描述:设已知一组空间数据,它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该关系式最好地逼近这些已知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该函数关系式推求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种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方法就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3、空间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进行编辑运算,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

4、误差误差反映了数据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 种常用的数据准确性的表达方式。

5、空间数据:用于确定具有自然特征或者人工建筑特征的地理实体的地理位置、属性及其边界的信息。

6、类型:在元数据标准中,数据类型指该数据能接收的值的类型。 7、对象:对地理实体的部分或整体的数字表达。 8、点:用于位置确定的零维地理对象。

9、结点:拓扑连接两个或多个链或环的一维对象。 10、线段:两个点之间的直线段。

11、线:由相互连接的一系列线段组成的没有分支线段的序列,线可以自身或与其它线相切。

12、弧:由数学表达式确定的点集组成的弧状曲线。 13、链:两个结点之间的拓扑关联。

14、多边形:在二维平面中由封闭弧段包围的区域。

15、格网:组成一规则或近似规则的棋盘状镶嵌表面的格网集合,或者组成一规则或近似规则的棋盘状镶嵌表面的点集合。 16、矢量:有方向线的组合。

17、栅格:同一格网或数字影像的一个或多个叠加层。 18、象元:二维图形要素,它是数字影象最小要素。

19、栅格对象: 一个或多个影象或格网,每一个影象或格网表示一个数据层,各层之间相应的格网单元或像元一致且相互套准。

20、数据精度: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的总称。数据的准确度是指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的接近程度。数据的精密度指数据表示的精密程度,亦即数据表示的有效位数。

简答题

1、(1)二值化。即将原有的不同级别的灰阶压缩到2个灰阶。(2)细化。细化是消除线划横断面栅格数的差异,使得每一条线只保留达标其轴线或周围轮廓线位置的单个栅格的宽度。(3)跟踪。目的是将写入数据文件的细化处理后的栅格数据,整理为从节点出发的线段或闭合的线条,并以矢量形式存储于特征栅格点中心的坐标。 2、(1)计算机键盘数据采集。 (2)手扶跟踪数字化方法。 (3)地图扫描数字化。 (4)实测地图数据的输入。 (5)全球定位系统数据采集。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元数据的原因如下:

⑴完整性: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的目标之一,是把事物的有关数据都表示为类的形式,而这些类也包括类自身,即复杂的“类的类”结构。这就要求有支持类与类之间相互印证和操作的机制,而元数据可以帮助这个机制的实现。 ⑵可扩展性:有意地延伸一种计算机语言或者数据库特征的语义是 很有用途的,如把跟踪或引擎信息的生成结果添加到操作请求中,通过动态改变元数据信 息可以实现这种功能。

⑶特殊化:继承机制是靠动态连接操作请求和操作体来实现的,语言及数据库以结构化和语义信息的关联文件(Context)方式把操作请求传递给操作体,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元数据表达。

⑷安全性:分类完好的语言和数据库都支持动态类型检测,类的信息表示为元数据,这样在系统运行时,可以被类检测者访问。

⑸查错功能:在查错时使用元数据信息,有助于检测可运行应用系统的解释和修改状态。

⑹浏览功能:为数据的控制类开发浏览器时,为显示数据,要求能解译数据的结构,而这些信息是以元数据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