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心理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12:51: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想象 B、记忆 C、观察 D、思维推理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能力( )。

A、记忆力 B、想象力 C、推理能力 D、操作能力 4、下列哪一项更多表现为受先天和遗传因数的影响( )。 A、性格 B、气质 C、情感 D、品质

5、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表示人物的( )特点。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情感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B )。 A、13% B、3% C、0。3% D、1% 第十一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填空

1、发展是指个体的心理从 到 的整个成长过程。儿童心理发展具体表现为四个面:(1)心理活动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2)心理活动从无意性为主到有意性为主(3)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4)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逐步稳定.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儿童心理发展分以下几个年龄阶段:从出生至1个月为 新生儿 期;从1个月至1岁为婴儿 期;从1岁至3岁为 幼儿早 期;从3岁至6岁为学龄前 期;从6岁至11或12岁为 童年 期;从

26

11或12岁至14或15岁为 少年 期;从14或15岁至17或18岁为 青年 期。

4、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发展的 可能性 与发展的 现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选择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 A、遗传因数 B、环境因数 C、教育因数 3、儿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C )。 A、成长 B、发育 C、发展 4、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C )。

A、客观因数 B、主观因数 C、心理的内部矛盾 (三)、判断

1、儿童心理纷繁复杂,其发展的总趋势既是向上的,同时又是可以逆行的。( - )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数中,需要是最积极的因数。( = ) 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 )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 )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数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 )

第一章 绪论

27

一、填空

1、1879年 冯特 2、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3、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4、视觉 听觉 躯体感觉

5、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二、选择

1、C 2、A 3、B 4、A 5、B 三、判断

1、× 2、√ 3、× 4、√ 四、问答

答案要点:人的心理的产生既依赖于客观的条件,又依赖于主观的条件,心理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条件是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讲,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刺激和作用于人脑,脑本身是不会产生心理的;主观条件是从心理反映的形式来讲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人进行的。一定的反映者由于已经形成的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态度、观点、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等的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即便是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其反映也会不尽相同。所以,归根到底,人的心理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

28

1、指向 集中 2、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3、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 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 4、直接 个别 整体 5、感觉 不同的

6、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7、视力 10岁

8、语音 成人 9、大小 形状 方位 距离 10、知觉 智力 二、选择

1、B 2、B 3、D 4、C 5、B 6、A 7、A 8、C 三、判断 1. (√)

2、(×)订正: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征。

3、(×)订正:感知觉是一种心理现象。任何心理现象离开了客观现实就不可能存在。

4、(×)订正:人的感觉能力的提高与实践活动的训练和培养有关,并非天赋的。 5、(√)

6、(×)订正:错觉在生活和教学实践中除有消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时要识别,避免错觉,有时则要利用错觉。

29

7、(√)

8、(×)订正:适应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是暂时的,视力差的人经常在暗淡的光线下长时间地注视,只能加强视觉的疲劳,使视敏度更加降低。 9、(√) 四、问答

1、可从两方面阐述。

A、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五年级时已跃居主导地位。 B、有意注意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完善。

2、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无意注意为主,而发展有意注意又为学习所必需,要做到:

A、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B、通过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和发展有意注意; C、积极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提高注意品质。

3、可从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和深刻性方面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水平较低。

目的性;可从不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观察时间短,错误就多。

精确性:可从不能全面、细致、耐心地观察事物之间的区别。 顺序性:可从观察零乱、不系统,看到哪里就算到哪里。

深刻性:可从不能从整体、概括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常满足于事物表面的明显的而无意义的特征。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