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4:43: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四、水池(箱)每年清洗消毒1-2次,并制作清洗消毒记录存档,清洗消毒后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清洗消毒人员必须取得有效的健康培训合格证明。

五、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配备余氯比色计,定期对池水进行余氯测定,当池水余氯含量低于0.05mg/l时,应及时投加消毒药物,并做好记录。

六、购入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时,应索取产品的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并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待用,防止水质污染。

七、定期对设施周围环境卫生是否整洁、水池(箱)周围10米内是否有污染源、水池(箱)检修入口是否加盖上锁、出气管及溢水管防护罩、设施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等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

八、生活饮用水单位应针对供水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检查,严防污染事件的发生。建立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遇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爆发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建设行政部门,并配合做好处理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

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二、直接从事制、供、管水的人员(含管道维修人员、水质检测人员)、清洗消毒人员必须每年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方可上岗工作(含临时工和新招聘人员)。

三、发现传染病者调离岗位。凡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用水卫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携带者,必须调离生活饮用水工作岗位,做到调离率“100%” ,并备《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和《调离回执》存档。

四、未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不得上岗。

五、从业人员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四)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

一、如果发生水污染事件,责任人应存第一时间报告部门经理,由部门经理最快速度报告大厦总经理。

二、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工程部必须立即停止二次水箱水的供应,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三、如果造成人员身体伤害的应及时送附近医院进行就诊。 四、经清示总经理同意,由综合办报告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五、如果有人为破坏的,应报告安全部,由安全部报告公安机关,进行侦破,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六、工程部在水污染发生后,在取得卫生监督和公安机关同意的

前提下,尽快把污染水排掉,将水池清洗干净并且消毒,然后将水池注满,现场取样送检,合格后恢复正常供水。

七、污染事件过后,必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保存,从中取得教训,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五)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

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提高对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尽量杜绝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各类可能引起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部负责。行政办负责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完善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应急处置体系,对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和可能发生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4、要重视开展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置的培训,组织员工广泛参与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指挥体系和职责 1、应急指挥组织及职责

重大、特别重大的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时,行政办牵头成立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协调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部门根据职责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和行动保障工作。

2、日常管理机构

设立专职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监测机构,该监测机构负责日常定期监测水质情况、二次供水设施的安全巡查,预防水质污染事件发生,若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则由该监测机构直接向行政办汇报,并配合行政办协调处理应急处置工作。

三、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采取的措施

1、立即停止一切供水,封存保护二次供水现场,以便相关部门检测;

2、二次供水监测机构立即向行政办、卫生行政部门等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3、行政办牵头成立水质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各部门及时配合卫生医疗部门救治因水质污染受害的病人;

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检测等工作,待水质污染事件有效控制后,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恢复供水。

四、总结报告,存档备查

1、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结束后,各部门在行政办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水质污染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置情况、病人救治情况、处置措施情况、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提出需该进的意见。后期的总结报告由行政办进行存档备查,同时将事件总结报告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2、对于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和处置

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

五、培训与预演

1、邀请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行政办不定期开展模拟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

3、对各部门员工广泛开展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指导员工以正确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

六、严格执行,责任到人

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和后果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六)二次供水水池(箱)清洗消毒

操作规程

一、清洗规程

(1)确定清洗时间后,应告示停水,通知清洗所需要的时间 和停水时间,便于用户做好贮水准备。

(2)应了解供水系统的运转情况,掌握水池(箱)的数量、材质和贮水吨位,确定接电部位及清洗所需的人力、物力与设备,并相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通知停止进水、放水。

(3)进入现场后,接好电源,检查是否通电或漏电,有无隐 患与不安全;然后放置水泵抽水、排水、并随时观察排水情况。

(4)待水池的余水在12cm-20cm时,清洗人员穿清洗工作服 和雨鞋进入池内,严禁赤脚和穿自己的衣服进入池内。依次从水池顶部—四周池壁(尤其是池壁结合有折隙的地方)--池底—池底水槽刷洗3遍,彻底清除蜘蛛网、泥沙、水渍,撤出清洗人员。用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