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22:10: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教育基础

?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 管理手段 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教学工作管理(核心) 教务行政管理 总务工作 学校管理的过程: 计划 实施 检查 总结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效益型原则 8.动态性原则 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 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 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理) 3.政教处(德育 思想政治)

4.总务处(后勤 提供经费 物质保障) 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 6.年级组

? (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由来:《孟子 尽心上》

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永恒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 历史性

3. 相对独立性 a.继承性 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 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人口 经济 政治 科技 文化) 按作用分: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 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 利托尔诺 美 桑代克 英 沛西·能(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美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苏联 米丁斯基 凯洛夫 (米凯爱劳动)

1

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

a. c. e. f.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

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b. 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d.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 .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

中国 夏朝——痒 序 校 西周——国学 乡学 “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埃及 宗教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教育 雅典——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 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 显学盛行 隋唐——实行分科教学 科举制

宋朝——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清朝——学堂 中体西用 1905废除科举

西方 教会学校 骑士学校

特点: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6.宗教性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 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

3.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 教育学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

?

萌芽阶段

中国 《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

孔子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思结合)

2

墨子 兼爱 非攻 “亲知 闻知 说知” 道家 道法自然

西方 苏格拉底 产婆术 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 “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昆体良 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

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

创立阶段 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提出“归纳法”

的教育研究机构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儿童本位教育观

康德——最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

诸实施的教育家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 经验

活动)“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教育无目的论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中国教育改造》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 ?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 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 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可夫——《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育理

论 五条教学原则 a.高难度 B.高速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美 强调学科结构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德 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皮亚杰——瑞士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特点: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产生了专门

?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 人力资源理论) 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着受教育权 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 b.教育促进民主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