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读书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2:0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读书报告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学者历史系教授迈克尔.V·C·亚历山大(Michael.V.C.Alexander),由北京大学大学助理教授、法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林达丰翻译,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迈克尔在《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中不仅广泛涉猎古今大量历史史实,而且引用了大量史学家的观点,如戴维·C·道格拉斯,弗兰克·巴洛,埃里克·约翰,J·C·霍尔特等人。作者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巧妙引用,。这本书可以说吸收了很多名家的研究成果,但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只是客观的引用。

本书以诺曼征服带来的集权为起点,数百年间,英国王权发展波澜起伏,征服,大宪章、玫瑰战争共同展示了中古王权的演变与困境。集权、税收、君臣关系带来王权、教权和各种地方势力的角逐,揭示了战争与王公间跌宕起伏的角力乱象及无可奈何的宿命。但本书无意于在早期英国历史的现有知识体系中增加新的细节,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诺曼征服、导致《大宪章》制定的男爵起事和玫瑰战争进行清晰、简要、和即时的讨论,满足学生及普通读者对它们的知识需求;向他们说明这三次曾经对英国征服和社会产生根本影响的危机的起因和结果。

本书在开始就给我们提供了当时的货币注释和七个血缘关系表,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知道中世纪晚期家族关系具有今天所无法想象的重要性。在许多历史场合中,第一代堂表亲戚,甚至是亲兄弟,为了继承权问题而纷争不断。尤其对于诺曼征服中为何法国诺曼底的威廉一世会对英国王位有继承权,当你查过11世纪期间的英国王室谱系图,你就可以理解了:诺曼底公爵威廉和英王忏悔者爱德华是表兄弟。血缘关系是判定你是否有继承权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依据,因此没有人能够在缺少相当族谱知识的情况下理解当时的历史。当然,有了这些谱系图你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中世纪晚期那混乱的王位传承秩序。对于我来说,不得不看到一个人物就回头查一遍族谱,以便确定他们的血缘关系。

其第一篇介绍的是诺曼征服,即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战争。。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1066年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双方会战于黑斯廷斯。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作者在这本书中讲了诺曼征服的起因,经过,以及对英国政府体制和社会的影响。尽管众说纷纭,但作者在讨论征服的起因时,并没有采用目前流行的倾向——将起因远溯至埃塞雷德国王二世统治时期(978-1016),或者始于埃塞雷德二世的儿子及最终继承人——

忏悔者爱德华统治(1042-1066)初期。作者为我们介绍了1066年前的几个英国历史时期,包括埃塞雷德统治时期,克努特国王及其儿子哈萨克努特的统治,忏悔者爱德华统治时期,让我们了解了英国王室与维京海盗及诺曼底之间复杂的关系,以便我们认识到征服的起因和给英国人及英国人的生活带来的决定性变化。中间还穿插了古德汶家族家族的崛起衰落,以及对威廉一世的个人评价。当然,作者旁征博引着重介绍了征服对英国的影响:一方面认为征服是对英国的公开抢劫,给英国经济和宗教带来的损害直到1120年都未能修复,并且认为征服带来了妇女政治及经济权利的显著下降。但一方面又认为征服使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大大加快,封建制度得以完全成熟,王权与世俗或教会附庸的联系也得以强化。

第二篇介绍的是大宪章与约翰王。作者首先介绍了约翰王的生平为人,然后以约翰王引出《大宪章》。13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他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几乎全部的领地。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他不断地开征新税和加税,这样就破坏了贵族和国王之间那个不成文的却流传已久的惯例,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理由很简单,就是国王没有履行他的义务却要求比惯例规定的更多的权力。1215年6月15日,面临绝路的约翰王,不得不同意与25位贵族代表,在这个亭子周围举行谈判。那是一场艰难的谈判,刀光剑影下,贵族代表与国王进行了整整四天的交锋和妥协,最后,《大宪章》——这份和平停战宣言终于签署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讨论了导致贵族制定《大宪章》,并以约翰王的生命安全作为要挟的资本,迫使约翰签署这份文件的历史背景。并且大量引用了上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对这份文件的评价。中间也穿插了对约翰王的个人评价上,毕竟只有了解了约翰王,你才能明白这份文件签订的历史背景。不过作者沿袭了主流观点,认为约翰恶名远扬,淫威日厚,是英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当然,其侧重点还是讨论这份文件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在此作者集大家之言,聚名家之论,让我们了解到这份文件在历史上所引起的争议。然而作者倾向于认为《大宪章》继往开来,与英国的权利与法律发展密切联系,它的出现,宣告了文明社会最有价值的政府体系在其成长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大宪章》也留下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例如应如何保证因王室官员的行为遭受损害的个人得到救济的问题,直到斯图亚特王朝晚期仍未得到解决。

第三篇介绍的是英国历史上历史最长的政治纠葛——玫瑰战争,又称蔷薇战争。“玫瑰战争”一名并未使用于当时,而是在16世纪,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后才成为普遍用语。此名称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蔷薇和约克的白蔷薇。玫瑰战争是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断续的内战。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次子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的后裔。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结束了战争,也

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 也标记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按时间顺序分段介绍了1436-1455、1455-1465、1465-1471、1471-1485之间的历史发展进程,详细的介绍了玫瑰战争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带我们了解几个限制对王权进行挑战的因素,借此让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各种复杂的国内外因素,由于它们的共同作用最终引发了1455年5月,伦敦北部20英里外一个小镇上的拖沓冲突,产生了玫瑰战争的最初数千名死者。作者按编年体的方法首先从1421年兰开斯特的亨利六世继位开始讲起,直到1487年兰开斯特的亨利·都铎娶约克公主伊丽莎白结束两家恩怨为止。作者以叙事的笔法详细的再现了兰开斯特和约克两大家族争夺王位斗争的跌宕起伏。

本以为中世纪的欧洲会有宛如梦幻的城堡,威风凛凛的骑士,令人心醉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童话,没有污染的河流于郁郁葱葱的森林。但是书中却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中世纪,王子与公主都是政治联姻,没几个能够天长地久的。国王们住在阴冷潮湿又光线昏暗的城堡里,整天被一群居心叵测的贵族包围着,有开不完的争权夺利的会议不说,还经常得亲自披甲上阵去对付叛乱的贵族和别国的国王。并且除非明确的反叛,否则国王是无法剥夺贵族的权力的。即使是反叛,也有“放逐”,这种与中国流放颇为像似而意蕴不同的处理方式。“放逐”之人在年限之后,依旧返回领地。即只剥夺一段时间的财权。例如诺曼征服一章中爱德华对古德汶谋逆案的处理情况是:古德汶父子必须放弃其领地五年,乘船前往弗兰德。若国王处置过严,以刀斧加诸,则他便要考虑“寒了众兄弟们的心“,一旦寒了下属的心,就会导致众叛亲离。所以就算是当国王也不见得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而且国王有时候也不得不选择妥协,就像钱乘旦在《英国通史》的序言里讲:英国历史最大的特点是,妥协。即任何一方都无法“大获全胜”,清除道路上所有的敌人。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英国真的一直在妥协,诺曼征服是英国人对诺曼底人的妥协;《大宪章》是英王约翰对男爵们的妥协;玫瑰战争是来开斯特和约克两大家族的妥协。

迈克尔教授能写出这本书明显是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本书中间穿插了大量书目,书中论证时的旁征博引让人记忆深刻。但与此同时这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资料的繁琐复杂会让人难以承受。所以说对迈克尔教授书中间的一些不尽详细的地方(如开篇的11世纪期间的英国王室族系图中,每个国王下面都有自己的在位日期,哈萨克努特下面标注的是1040-1042年在位,然后便是威廉一世下面标注的1066-1087年在位,他们两位中间在位的忏悔者爱德华下面却一片空白。如果我们不知道1042-1066这一段时间是忏悔者爱德华在位的话,我们会很疑惑,难道这一段时间英国没有国王处于纷争时期吗?)我们应该给以体谅。但这丝毫也降低不了迈克尔教授在此书上所下的心血,毕竟面对如此多的资料,不是每一个细节都能注意到的。

本书仅仅通过编年体的方法叙事性的将诺曼征服、约翰治下及玫瑰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给描绘出来了,中间也不过是引用了许多大家的言论来论证,作者本人的建树并不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