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最新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9 5:4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造成小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

1. 家长与老师对小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或老师带有功利色彩看待孩子的学习,并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平时孩子的状态和态度家长或老师很少会记得,对于孩子的成绩有所提升时,家长或老师不能及时的有效的予以表扬鼓励,孩子成绩一旦不能达到家长或老师的要求与目标时,就会对孩子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对学习就会丧失兴趣。

2. 家长和老师满足不了小学生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分为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求知欲理解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对于孩子来说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需要;现在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安全的需求有保障,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他们往往会缺乏归属和爱的需要;老师讲授的课程内容孩子不喜欢,成绩不好,孩子就会遭遇挫折,缺乏自尊自信;内向的,不善于沟通交流的,很难融入到班集体的小学生,会缺乏归属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低级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要求他们自发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比较困难的。

3. 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现在的小学生对学习感觉到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他们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事,是老师逼迫的任务,因而他们对学习表现得漠不关心,用自我价值理论解释,这种不关心就意味着一种放弃。这样的小学生就会持有敷衍了事的态度,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动机。 4. 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今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现实生活情景的,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的内容属于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因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

二、消除小学生心理压力的几个策略

1. 让小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而且又缺乏自信心的小学生应该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赞赏。切忌用孩子的短处或弱点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或优点进行比较,家长和老师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的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赞美,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制定阶段目标,计划目标越细化,孩子越容易实现,越容易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具有学

习的目标和希望。

2. 引导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很重要,老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很多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不适合自己。所以,对孩子进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如指导小学生如何听课,如何回答问题,如何解题,如何复习等等。

3. 促进小学生兴趣爱好转移。兴趣是使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的特有的意向,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所以使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中的积极因素迁移到学习上来是很有必要的,当孩子对功课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时,阻挠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兴趣迁移,将孩子对体育、文艺、收藏、美食、旅游等方面的兴趣因势利导迁移到知识学习方面上来,这样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保持小学生的学习激情。

4. 家长和老师应避免过于性急。家长和老师不能因为过于性急,而强迫小学生学习,逼得太紧,小学生会焦躁,不耐烦,潜意识里会产生反抗情绪,这样小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老师和家长可以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多带孩子去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等地方,同时父母老师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老师首先应该要爱学习,求知欲强,不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做才能给孩子对知识保持兴趣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