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作业1_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47: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1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信息技术及其产业

2.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 3.信息敏感力、信息转化力

4.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5.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6.Information。 7.MIS。 8.扩散性

9. 物质、能量、时间 10. 滞后性

11.处理、反馈和控制。 12. 管理科学、系统科学 13. 制造资源计划 14. ERP

15. 一体化集成 16.信息主管 二、单项选择题 1.(B);2.(A);3.(D);4.(B);5.( C);6.( B);7.( C);8.( D)。 三、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请说明管理的概念及其含义。

答案:所谓管理就是去营造一种激励环境,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的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 含义(1)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他人的工作;(2)管理工作是通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它追求的是群体的“协同效应”;(3)管理人员必需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其它人的工作情况,二是其他人。2、信息具有哪些属性? 答案:(1)普遍性。这是第一属性,只要有事物的运动,就存在着信息;(2)相对性。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3)转移性。信息可以脱离事物而相对独立存在,并可以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转移。(4)变换性。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5)有序性。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6)动态性。信息是有时效、有寿命的,它随着事物本身变化而变化;(7)可转化性。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 3、请简要说明信息处理过程。

答案: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上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几个阶段。(1)信息收集。其前提是明确信息收集的目的;确定信息收集的内容;规定信息收集的程度和精度;(2)信息传输。需要做到:建立大容量的信息通道;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3)信息加工。就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处理过程;(4)信息储存。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信息存储也属信息的积累,这在管理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5)信息维护。保持信息处于可用状态叫信息维护,要求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等;(6)信息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技术问题主要解决如何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价值转换是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效率、加强管理控制,寻找市场机会。 4.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

答案: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

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5.简述系统分解的原则。

系统分解过程事实上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过程,每个人根据对系统理解的方式与角度不同,对子系统的划分将出现不同的结果,但通常的原则有三个:(1)可控制性原则;(2)功能聚合性原则;(3)接口标准化原则。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2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系统分解法

2. 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3.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4. 结构化设计。

5.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6.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 7. 系统的生命周期 8. BSP。

9. 确定研究项目的目的 10. 抽象

二、单项选择题 1.(A);2.(C);3.(B);4.(C);5.(A);6(D);7.(C)8.(A); 三、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请简述系统开发方法的必要性,常用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从问题提出、开发班子组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到系统实现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人机系统,因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种硬、软件环境的支持,需要开发队伍中每个成员以及用户的通力合作。因此,为了取得开发的成功,必须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必须对开发过程作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法。常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型化方法。

2.请画出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并说明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 答案:(画图略,请参见书中第98页,图5-6)。从图中可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是(参见书中98页至103页的有关内容)。

3.简述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案: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

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4.系统开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这些条件主要有:(1)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这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因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人员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全局性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必须在高层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下才能顺利解决;(2)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这些人员的配合并提供有关数据,在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他们是直接的操作者,系统运行效果好坏与他们的使用和配合直接相关;(3)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企业中没有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就无法建成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说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4)要有一定的投资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资金耗费较大的工程项目,计算机设备、软件、机房设备、相关人员的工资等都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和质量,甚至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额。

5.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上的可行性,指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硬设备、软件、环境条件和技术力量等是否具备,即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是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和效益的投入——产生分析,来说明开发新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合算;(3)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研究开发新系统是否是必要的;(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主要指领导意见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资金保证,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3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总体规划、系统设计 2. 理解、表达

3. 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4. 模块

5. 控制耦合和非法耦合 6. 过程、通信、顺序和功能 7. 变换分析 8. 耦合

二、单项选择题 1.(A);2.(C);3.(A);4.(D);5.(B); 6. A; 7. D。 三、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