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学习2018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第1课公平正义__人们永恒的追求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9:00: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试卷+教案+习题

为正义高歌

备课班级 九年级思品 上课时间 执教人 课时 1 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 二、为正义高歌 教学设计 课 标 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要 求 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为正义高歌》是鲁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从课程标准教材 及 学 情 分 析 的要求看,本框题主要帮助学生分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培养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树立起强烈的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坚持正义,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本课教学内容的目的和归宿。本框题是对学生进行公平教育基础上的自然延伸,同时也是为下一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个框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由于本框题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我还将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等,让学生对本框题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课 1、知识:(1)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时 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和措施。 教 2、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 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2).树立目 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标 重点 难点 教法学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②正义制度正义性的原因。 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原因; ②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情境创设、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 法 试卷+教案+习题

试卷+教案+习题 指导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学生要解决的问 环节 题或完成的任务 故事导入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勇引 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入 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新 说一说: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三位大学生和打捞公课 司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同一事件,折射出两种不同的行为。 感,导入新课。 生强烈的正义生共鸣,增强学明对比,引起学通过大学生救人事件中折射出的两种行为形成鲜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试卷+教案+习题

试卷+教案+习题

1.判断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二)整体感知 信息搜索 速读课文正文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用铅笔做简单的标画): 1.判断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通过故事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非正义行为?) 么? (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需要合作,良好2. 什么是正义制度?怎样理解正义制度? 3.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分别有什么结果? 教 学 过 程 4.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 什么是正义制度?怎样理解正义制度? 3.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分别有什么结果? 4.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的合作需要公平这个道理,从而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任务一:知道判断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平,达到突破教理解正义制度;知道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结果 活动一:快速联想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列举与正义有关的词汇、事例,形成对正义行为的初步印象。) 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那些词汇、事例? 学生列举。 活动二:明辨是非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图片展示出正义行为和非正义性行为,让同学们说判断的标准,以此引导归纳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含义。) 大屏幕展示图片(边展示边叙述): 学难点的目的 通过PPT播放和问题的设计,引出社会公平的相关举措,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在努力维护社会公平。 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的讨论,第一组:“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帮助学生进一步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军官沈星、理解社会公平的最美女孩刁娜…… 第二组:文强、药家鑫、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 说一说:这两组图片展示的分别是什么行为?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试卷+教案+习题 【归纳总结】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主要表现,了解国家和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所做的种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