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3:12: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此时弹簧秤的示数;
(2)向水槽内还要注入多少体积的水,弹簧秤的示数恰好为零? (3)现改用细线悬挂该柱形物,并使柱形物下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乙所示),然后缓慢将柱形物向下放入水中(水槽足够深,且柱形物始终保持竖直),则从图示位置到细线上的拉力刚好等于0时为止,物体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湖州市第七届“诺贝尔杯”九年级科学竞赛
参考答案
2010.12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D 9 C 二、简答题
17.(1)左心房 (2)动脉 静脉 (3分) 18.(l)CO2 (2)C (3)干燥 (3分)
2 D 10 A 3 B 11 C 4 C 12 A 5 D 13 D 6 C 14 B 7 A 15 B 8 B 16 C 19.(1)C (2)A (3)
20.(1)斜面 (2)0.8米 (4分)
(4)A (5)C (5分)
21.(1)B D (只选一个不给分)(共10分)
(2)①
②
③不行。如果直接通入合成塔,由于空气中CO2的含量太低了,不利于生成甲醇的反应进行。(其它答案如:“通入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等只要合理也可得分)
④ 13.2
22.(1)如图所示。(共8分) (2)20 160~520
(3)把触点从弹簧片右侧移到弹簧片左侧
(其它合理也可得分)。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1)不同的土壤(或土壤的通气性)(1分) (2)3号与5号 (2分)
(3)不能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或变量有光照时间和施肥量) (2分) 24.(1)Cu Cl
(2)对照 确定Na和SO4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4分) 25.(1)
+
2-
2+
-
Zn?H2SO4?ZnSO4?H2?
(2)Ag2SO4
(3)升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或增加锌粒的表面积等(合理即可) (4)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8分)
26.(1)甲或丙 (2)不同阻值的电阻RL (3)丙 (4)(U I′-UI)/ I ;(8分)
27.(1)吸收装置A中可能产生的酸性气体(吸收A中产生的HCl气体)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所进入装置E中
(2)浓硫酸 (3)80% (8分) 四、分析与计算题
28.(1)△p=F/ S =900N/(6×3×0.05m×0.05m)=2×104 Pa ……………………2分 p内=P0-△p=1.0×105Pa-2×104 Pa=8×104 Pa …………………………1分 (2)η=G物/G总×100%=900N/(900N+500N+100N) ×100%=60%……………3分 (3)F=G总/n=(900N+500N+100N)/2=750N
由Pη=Fv 得:P=750N×0.2m/s×2÷75%=400W ……………………3分 29.(1)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20g×5.3% z1 x …………………………………………2分 x=0.44g z1=1.17g …………………………………………1分 (2) Na2CO3+ CaCl2 =CaCO3↓+2NaCl
2
106 100 117
y×5.3% 1g z2 …………………………………………2分 y=20g z2=1.17g
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40g …………………………………………1分 (3)NaCl%=(1.17g+1.17g)/(20g+42g-1g-0.44g) ×100%=3.8% …………………3分 30.(1)当托盘所受压力为50N时,P恰好位于R2的最下端,R2=10Ω,此时U2=3V
则电源电压U=U1+U2=10Ω×3V/10Ω+3V=6V………………………………………1分 当托盘所受压力为50N时,P恰好位于R2的最下端,R2=5Ω, U2/R2=U/(R1+R2) 即U2/5Ω=6V/(10Ω+5Ω)
U2=2V ………………………………………………………………………………2分 (3)根据P=U2/R,甲、乙中R均等于R1+R2,但由于甲图中R2≤10Ω,而乙装置中R2=10Ω,故使用中,甲装置消耗的电功率大,在相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大。………3分
(3)甲装置的压力表刻度不均匀 乙装置的压力表刻度均匀…………………………2分
31.(1)F=G-F浮=1Kg×10N/Kg-1×103Kg/m3×10N/Kg×0.01m2×0.02m=8N………2分
(2)使弹簧秤示数恰好为零,则弹簧向上收缩的长度为h1=10cm/10N×8N=8cm 使弹簧秤示数恰好为零,则柱形物的浮力要增加8N,需要增加的浸入水中的长度为 h2=F浮/ρgS柱=8N/(1×103Kg/m3×10N/Kg×0.01m2)=0.08m=8cm
所以,水面必须上升h=h1+h2=16cm …………………………………………2分 V=S容h-S柱h2=5600cm3 ………………………………………………2分 (3) 使细线上的拉力刚好为0,则F浮=G,可求得柱形物浸入水中的深度
h3=F浮/ρgS柱=1Kg×10N/K /(1×103Kg/m3×10N/Kg×0.01m2)=0.1m…………1分 物体向下运动的距离为h4 则:S柱h4=(S容-S柱)(h3-h4)
100cm h4=(400cm-100cm)(10cm-h4)
h4=7.5cm ……………………………………………………………2分
重力做的功为:W=Gh4=1Kg×10N/Kg×0.075m=0.75J ……………………1分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