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3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单元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核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两大阶段: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条线索: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加强、选官制度的演变。 二、重大历史线索
1.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②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3)发展历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①皇权至上。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④宣扬“君权神授”。⑤文化专制。⑥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①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②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
- 1 -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含答案
文化的发展。
2.中国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1)加强君主权力。比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比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等。
(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比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 3.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②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③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④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⑤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⑦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三、题型应用体验
情境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这种题型在题干部分提供一则或数则教材外的新颖史料、图片、图表、数据等素材,创设新的历史情境,要求考生找出备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它是材料型选择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不仅考查了考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古文阅读能力、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归纳、概括,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来完成试题答案选择的能力。
【解题技法】
1.确定材料所反映的隐性时间,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词或关键词,运用历史阶段特征解题。 2.要加强对历史基本事实、历史概念的记忆、理解、类比和运用,准确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内涵和外延。
【典型例题】
(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 2 -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含答案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解析:A对: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B错:明中后期内阁、司礼监虽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但其都依附于皇权,最后集权于皇帝,君主专制强化。C错: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D错: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
答案:A 【针对训练】
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C.敬天法祖
B.中正有序 D.君权神授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状,门,路和设置都清晰明确,体现中正有序,故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形成,排除A;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但没有体现“法祖”,排除C;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造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明确地提出君权神授的是董仲舒,排除D。故选B。
答案:B
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审议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B、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选A。
答案:A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