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7:16: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学业达标]
1.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朝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指的是甲骨文,主要使用于商朝,故B项正确。
2.《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隶书是因为牢狱官吏简化书写而被创造出来的,即隶书的创建与狱官书写存在联系,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隶书是秦代八大字体之一,但不属于篆书,故A项错误;楷书比隶书出现的时间晚,故排除B项;隶书在秦朝时便存在,并非为汉代狱官所创,故C项错误。
3.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阁”。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这种书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答案 C
解析 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字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是行书风格,故选C项。
4.古人认为:书是心画,书如其人,人书一致。其人和其书是飘逸的,潇洒超俗,像天上的浮云,舒卷自如;其人其书又是矫健的,遒劲妩媚。下列哪幅字符合材料中描述的特点( )
1
答案 A
解析 小篆笔画圆润,富于图案美;字形稍长,造型健美。故材料表达的是古代书法中小篆的特征,而选项中A项属于小篆,B项属于楷书,C项属于草书,D项属于行书,故选A项。
5.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完全以宗教作为题材 B.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B项《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C项错在“追求写实”。
6.以下对下面画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表现技法上属于工笔 B.逼真摹写客观自然景物 C.注重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逼真摹写客观人物形象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文人画注重的是作者的主观情致与绘画的神韵,故C项正确。该画作在表现技法上属于写意而非工笔,A项错误;文人画追求的是意境而非逼真摹写,
2
B、D两项错误。
7.清代融合多种剧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的艺术是( ) A.昆曲 B.越剧 C.京剧 D.杂剧 答案 C
解析 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剧、汉剧与其他地方戏曲融合,形成了京剧。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8.“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歌曲《说唱脸谱》反映了( )
A.人物画的多样技法 B.京剧分为四大行当 C.戏曲贴近民众生活 D.脸谱程式化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一张张脸谱美佳佳”等信息表明脸谱具有多样化和程式化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与戏曲脸谱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京剧中的四大行当,而是强调京剧脸谱程式化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戏曲贴近民众生活,排除C项。
[等级提升]
9.汉字作为一种特有的书面语,其发音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方式,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的交流沟通,而且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这反映出( )
A.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 B.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 C.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 答案 B
解析 汉字有利于中国统一,但不是决定性力量,故A项错误;据材料“汉字……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可知,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故D项错误。
10.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当时擅长这种书法的人物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柳公权 D.颜真卿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指的是草书,王羲之擅长行书、草书,但他是东晋人,不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