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在交际语中的体现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3:43: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东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在交际语中的体现分析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综合体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语言和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差异,应该从思维方式、词义的理解和结构来进行分析。 1.思维方式不同

每个国家的环境背景、生活习惯、地域观念的不同,造成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体现在语言表达中。例如火车这个词,在英文中叫做“railway train”,这个其中包括了“rail”、“way”、“train”这三个单词,“rail”代表的是铁轨,而“way”主要是指途径、道路的意思,“train”按照西方的习惯可以翻译为连接的车厢或者是一系列的,这表明在英文中对“railway train”的理解是铁轨上的交通工具。而在汉语中火车这一词,主要是解释为采用蒸汽或者关于火,更加注重本身的材质和特性。这就说明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不同的语言表达,这种思维模式在语言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体系,以及对事物不同的解释方式[1]。在语言表达中,猫这个词可以形容动物,也可以形容人,不同的用法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汉语中常常会说夜猫子、小馋猫,这些都是中国对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的不同,而

在国外对猫的理解只是单方面的动物或者是定义为某种商标;还有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在中国龙是一种民族象征,代表着权威和正义,中国古代统治者把自己称作真龙天子,在百姓中都希望自己家人能够飞龙在天,望子成龙,这都是中国文化中美好的词语和对生活的寄托。在国外对龙的理解是“dragon”一般都是指邪恶的恶魔,通常用作贬义词,而且在英语词典中很少出现与龙有关的名词。除了我们能够想象的动物名词,对于一些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如牛,我们可以用来形容人壮硕,而西方只是单单的指帮助人们进行农业活动的助手,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的解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2.词义的理解和结构不同

东西方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生成特定的词语,而这种词语在另外的语言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能直接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翻译,如中国的成语,囫囵吞枣在西方中的翻译则是“Read hastily and without thinking”改变了整个词义的理解和结构。还有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如惊蛰、雨水和清明,被翻译成Waking of Insects、Rain Water和Pure and Brightness。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翻译成“Spring Equinox, Summer Solstice, Autumnal Equinox,Winter Solstice”[2]。这些翻译如果不进行更多的补充说明的话,那么西方国家根本不知道这些到底表达

的是什么意思,有可能还会认为这是中国词语中的病句,在西方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具体的天气变化的单词,一般只是宽泛的指代,如下雨就是rain water,然后根据气象的不同加上不同的形容词,进行描述[3]。在中国医学中,对于病症的解释和现象可以分为多种,上火、体寒、气虚、阴阳不调,这些都是表现我国身体状况的名词,而在英语中对人体的病症主要是病症的综合体现,如Cowboy、Hippie等这些词翻译成中文就会觉得非常的不合适,直接的翻译就是放牧的儿童或者是牛仔。这种语言的词义理解和结构的不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在日常生活中交际语的变化不同。 3.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差异会造成东西方的语言差异的不同,最直观的体现在交际语中。根据东西方文化的分析主要还是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和词义的理解和结构不同,在英语文化背景下, 表现最明显的是对第一人称单词的应用,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大写,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自主意识,在中国的交际语中常常会很少用到感谢词,中国对感谢的情感通常用自身的行动表达的比较多,而西方则常常把感谢词挂在嘴边,这同样也是东西方思想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差异效果,分析中结合当地的发展背景和民族意识、生活观念,体现了文化差异和东西方语言在交际语中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