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16: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固体矿产勘查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为了提高钻孔地质编录的质量,统一编录工作方法,特制定《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细则的主题内容是从钻孔地质技术设计开始到钻孔结束所提交钻探地质资料等全过程的钻探地质编录工作,包括要求、方法、内容和管理等。

本细则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代号:ZK),包括冲击钻孔(代号:CHK)、采样钻孔(代号:CZ)、各种深度的机械岩心钻孔和中心采样钻孔(代号:CSR),对矿区内专门的水文地质钻孔(代号:SHK)、物探、工程地质钻孔、物探化探专用钻孔等,除按各专业需要按照有关标准编录外,应尽可能地按本细则要求进行编录。

2 引用标准

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93)中的有关标准。

3 开钻前地质工作

3.1 编制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根据设计剖面图及邻近已完成探矿工程的地质情况,绘制钻孔预想柱状图。图上重点反映含矿层或矿化层、蚀变矿化、矿(层)体、断裂构造等主要“目的层”的预计深度,注明设计孔深、方位角、倾角等。

3.2 提出探矿技术和质量要求 3.2.1 岩、矿心采取率及质量要求

一般浮土、流砂层及表面覆盖物不计算采取率。实际计算的固体岩层采取率

要大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围岩3—5米的采取率要满足各类规范及设计要求。如岩金矿矿层采取率要大于80%,在厚大矿体内,当采取率连续3—5米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采取率的计算,应以真正的岩、矿心为准。原始岩、矿心可包括碎块、碎砂等,切不可将岩粉、流砂、坍塌掉块等加在岩、矿心中计算。破碎的岩、矿心计算采取率时,不得随意拉长、缩短。

从岩心管中取出岩(矿)心必须严守钻探操作规程,在敲打岩心管时,岩心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20cm,落下的岩心必须及时按顺序摆好,严防岩矿心次序混乱,造成资料上的错误。岩、矿心从岩心管中取出时要保证原始状态,取出后不得颠倒和错乱位置,严禁把全管岩、矿心堆在一起而不分先后顺序。应先卸钻头,再从岩心管中一块块取出按顺序排好。如发现岩心倒置,应立即纠正,并查明原因。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剔除。对于松散、粉状、易溶岩心,取心时要仔细操作,以保持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泥浆、岩粉不能用水洗,待泥皮半干时将其剥掉;对于碎块、粉状的矿心,应用牛皮纸或塑料袋装好。

岩、矿心经过整理后装箱,按从上而下,从左到右一格一格排列,先清洗后装箱。回次间用岩心牌隔开,没有取上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放置岩心牌。如是专门捞取的岩心,应再填写一个岩心牌,并在岩心牌的背面加以说明。

认真做好岩、矿心编号和填写岩心牌。大于或等于5厘米的块状岩心要用油漆按规定书写编号,较破碎的岩心,能写编号数字的,尽量编号,特别第一块和最后一块。编号格式:如

1 6

1 , 25 5 10

分式的整数表示钻进的回次数,分母表示该回次取出岩、矿心总块数,分子表示总块数自上而下的顺序号。

要准确丈量回次岩、矿心长度,并把填写好的岩心牌放置在回次岩、矿心末端。岩心装箱后,要在岩心箱上写明矿区名称、钻机号、孔号、岩心的起止回次号、箱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上述岩、矿心的取出、清洗、整理、编号、岩心箱上的编写等工作,均由钻机各班记录员完成。

岩心箱上不准放置其它东西,以免矿心被污染,无关人员不准随意翻动岩、矿心。

钻孔终孔后,岩、矿心由施工单位派人安全送往岩心存放处,移交给岩心保管员或矿区地质组。

3.2.2 钻孔弯曲度

一般要求直孔孔深每间隔100米,斜孔每间隔50米测量一次。直孔开孔50米处,斜孔开孔25米处需加测一个测点。见矿和终孔均需进行测定,矿层厚度超过20米时,出矿点也要测定。

直孔孔斜超差,要同时测方位。达到测量间距及时测斜。测斜时必须有记录,如钻孔偏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2.3 校正孔深

直孔100米,斜孔50米校正一次,见主要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孔后均需校正。如矿层厚度超过20米,出矿点亦要校正。校正孔深与孔斜测定可同时进行。校正时必须有记录。

校正孔深误差的绝对值超过千分之一,应进行消除处理,如系统误差超差时,一般可在最后五个回次分配,若测量段内有矿层时,则应按分层厚度加权分配。

3.2.4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目的是为了大致了解含水段的数目、厚度、埋藏深度及富水性等。观测工作由钻探施工单位执行,水文地质人员要作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质量验收。

1、测水位

钻孔下好孔口管正常钻进后,每班至少测水位1—2次,每回次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时间间隔不少于5分钟。因故停钻期间,每隔1—4小时测水位一次,直至开钻为止。

2、冲洗液消耗量的观测

正常钻进时经常观察冲洗液的变化,记录孔口返水与不返水,有无消耗等情况。

3、孔内异常

要详细记录孔内严重漏水、涌水、涌砂、缩径、垮孔、溶洞、裂隙、掉钻等现象,并应记录出现的孔深。

4、终孔后要测稳定水位

用泥浆钻进者要先用清水冲孔,返清后再测稳定水位。水文地质人员要检查质量。

3.2.5 原始记录

机台原始记录报表是反映钻探工作过程和地质编录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真实、详细、保持整洁。原始记录由钻机各班记录员用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晰,由机长、班长校核签字。终孔后班报表由机台汇订成册,归档存查。

3.2.6 封孔

为了隔离主矿体顶底板的含水层,防止开采时矿井涌水及防止地表水对矿体的破坏,因此,终孔后必须进行封孔。封孔前编录人员应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编制“封孔设计书”,经分队技术负责审定签字后交给钻机按设计要求进行认真封孔,并做好封孔记录。

3.3 机台现场检查

钻机安装完毕后,矿区技术负责或作业组长、编录员、水文、测量人员到现场检查,核对孔位、方位角、立轴角,检查岩心箱及隔板质量,检查毛笔、油漆、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和有关表格的齐备情况。一切达到开钻要求,下达有分队技术负责签发的施工通知书。

4 钻孔地质编录工作

在正常的钻进中,编录人员必须每天到机场进行岩、矿心编录,及时收集地质资料,以指导施工,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钻进到规定校正孔深、测斜位置或见矿时,地质编录人员要在现场督促、协助钻机有关人员一起工作,保证钻探质量,并取得可靠的第一性资料。

4.1 机场地质编录工作程序 4.1.1 编录前工作

编录前先核对班报表。整理、丈量岩、矿心,并与班报表数据对照,岩、矿心长度、编号等与记录不一致时可根据真实情况改正班报表和岩心牌。如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若发现岩、矿心摆放混乱或掉失,应追究当事班、当事人的责任。经检查准确无

误后,填写全钻孔记录本第一页的栏目,并认真细致地观察岩、矿心,并大致确定分层位置,对岩(矿)心进行详细观察描述。

4.1.2 岩、矿心分层描述

分层原则,一般按不同时代层位、不同岩性、矿(层)体、矿化(层)体、构造、蚀变带、标志层等区分开,亦可根据矿区具体的分层原则进行分层。岩层中的小夹层,可在描述中分出,记录夹层的岩石名称、起止孔深及简单的岩性。

分层起止回次及岩、矿心长度的表示方法。首先将班报表的回次孔深、进尺、岩、矿心长度、岩心编号抄录于地质记录本内。分层的回次及岩、矿心长可用以下方法表示:

1、起于×回次的第一块岩心,终于×回次最后一块岩心。例

15

2、起于×回次中间的一块岩心,终于×回次最后一块岩心。例

15

3、起于×回次中间的一块岩心,终于×回次中间的一块岩心。例

2

15

6

岩、矿心观察描述的内容分别按照各类岩石、矿石、构造观察描述内容的要求。岩性观察要做到仔细、认真,岩性描述应如实、全面、简明,不得主观臆断和回忆记录。

4.1.3 岩心描述的一般内容

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古生物化石、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的夹角。

3、选择有意义且具有代表作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片,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要注明岩(矿)心编号、孔深等。

岩心描述要做到繁简适度、突出重点、针对性强。对矿层(体)及顶底板、

下0.5m~

5 20 上0.4m

5

2 6

下0.5m~

20 5 5

1 5

~ 20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