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对樱桃小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效果影响的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5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PH值对樱桃小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效果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升鹏 顾颖慧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8期

摘 要:本文在适宜的pH值梯度下,用有机溶剂浸提樱桃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结果证明pH值对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影响非常明显,且当pH值是6时提取效果最佳。 关键词:樱桃番茄;pH值;番茄红素

中图分类号:TS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017

番茄红素易溶解于油脂中,是一种典型的脂溶性色素,所以可用丙酮、乙烷等有机溶剂进行溶解并提取。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抗衰老的特性,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它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1]。番茄红素可以抑制基因突变,即抗突变特性。有相关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直接灭活致突变物的效果很明显,高剂量的番茄红素还可以对突变基因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番茄红素对人体外的一些化学物质造成的遗传损伤有保护和预防作用。临床上也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用来预防前列腺癌、消化道癌等疾病。

樱桃小番茄是一类深受人们青睐的番茄品种,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于当作水果生吃,但是这样并不能够达到摄入番茄红素的目的,上文已经提到番茄红素在番茄中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其生吃不易被吸收,加之樱桃番茄个体小,易腐烂,且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的特点,所以用樱桃小番茄作为原料提取番茄红素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使用传统的提取工艺是否能够有效的提取出樱桃小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提取过程中的pH值条件对提取效果将有何影响,如果pH对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影响较大则如何选取一个较合适的提取pH值,本文进行了以下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1.1 原料

新鲜无机械损伤的樱桃小番茄。 1.1.2 试剂

丙酮(分析纯)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3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组织捣碎匀浆机、SS型离心机、752分光光度计、pH计、电热恒温水浴锅、漏斗、锥形瓶(4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等。 1.2 实验设计 1.2.1 提取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组织捣碎匀浆→离心脱水→丙酮浸提→过滤→检测吸光度 1.2.2 方法概述

实验前先将新鲜的原材料樱桃小番茄清洗干净,剔除腐烂僵果,去掉不可食用部分,用打浆机将处理好的原料进行搅打,把组织捣碎,制成均匀的糊状物。每个平行试验均取5g样品,放入离心机将其离心脱水,随后将样品放入容积为40mL的锥形瓶中并往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丙酮进行浸提。在浸提过程中用酸(如盐酸),碱(如氢氧化钠),缓冲液以及pH计控制混合样品的pH值,从而考察不同pH值条件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每次提取完毕后将提取液进行2次过滤。取1mL滤液,移至10mL的棕色容量瓶中,加入丙酮定容。由文献可知,番茄红素在472nm波长下的吸光度最大。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吸光值大小,根据吸光值大小判断不同pH条件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吸光值越高说明有机溶剂浸泡樱桃小番茄样品所得的浸提液中含有的番茄红素浓度越大。颜色深者浸出的番茄红素越多,说明提取效果越好,颜色较浅时,吸光值越低,浸出番茄红素越少,说明浸取效果越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pH值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准确称取5g樱桃小番茄样品5份,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脱水后,将其溶于20mL丙酮中使其中的番茄红素被浸提出来,用盐酸,氢氧化钠,各种缓冲液、pH计控制溶液的pH值,分别设定pH值为4,5,6,7,8并保持提取温度为20℃浸提2h,提取完毕后进行过滤,各取滤液lmL定容到10mL容量瓶中,用752分光光度计在472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值,结果见表1。

2.2 总结分析

由结果可知,用有机溶剂浸提樱桃小番茄中番茄红素时,pH值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明显,番茄红素对酸性条件敏感,其稳定性在较强的酸性环境中会被破坏,酸性越大,番茄红素的稳定性越差,而随着酸性的减弱,pH值逐渐增加至6时,提取效果达到最好,但随pH值不断升高,番茄红素提取率开始逐渐下降,这是由于碱性条件同样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有破坏作用,但是影响相对酸性条件下要小一些,说明番茄红素确实对碱较为稳定。通过以上验证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结论:pH值可明显影响有机溶剂浸提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效果,所以pH是浸提番茄红素的重要工艺参数,最佳提取pH是6。 参考文献

[1] 徐怀德.天然产物的提取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