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23:56: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回顾 (一)总体规模稳步增长

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务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7.6万亿元,较2010年的5万亿元增长了50.6%,年均增幅10.8%;物流业务收入达到2482.5亿元,较2010年的1681.1亿元增长了47.2%,年均增幅10.2%。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规模稳步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北京市物流效率、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2014年为15.1%,低于全国同期16.6%的水平。 (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38亿元,年均增长10.3%,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物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商业连锁统一配送率持续提高。涉及民生的冷链物流体系和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冷库总容量近100万吨,较“十二五”初期增长了30%左右。

电子商务类快递业务发展迅猛。201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14.1亿件,满足“最后一公里”物流需求的快递服务不断完善,建成社区及高校共同配送网点260余个。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北京物流金融平台”、“跨境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物流公共平台”服务近5万企业会员,日均信息发布量达100万条,日均交易信息量近30万单,线下日均货运量近200万吨。

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步伐加快。电子、医药、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联动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引入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创建并推动农产品直采直供联盟发展。物流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可视化、快速分拣等新兴技术在行业企业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食品冷链可视化系统得到示范应用,医药流通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和追溯体系得到完善。绿色物流创新及应用加快。 (三)城市物流网络更趋完善

“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为载体,专业物流为特色的多层次节点布局。

四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各物流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区位条件,吸引差异化的物流企业集聚。加强以航空货运枢纽型为特征的空港物流功能,加快推动马驹桥、马坊物流基地海陆联运体系建设,提升京南物流基地公铁联运的服务功能。 以服务城乡建设和市民生活需求为物流发展重点,稳步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物流末端配送试点工程,实现了物流配送服务的“广覆盖”。沿西南、东南、东北、西北方向在五环路附近重点建设物流中心,在五环路、六环路周边新建和改造功能完善、规模化的物流中心,形成多个“组团式”的专业物流设施空间布局。

依托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与交通线网有

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完善了城际间干线运输重要物流节点的建设,包括铁路中心站点、公路联运物流中心和公路物流中心,基本构筑了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立体化”物流体系。

(四)开放型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以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口岸管理为突破口,推动开放型物流体系建设。形成了以首都机场空港口岸为核心,北京西站铁路口岸、朝阳口岸、丰台口岸、平谷口岸为重要补充的口岸体系。平谷马坊物流基地一期1.3平方公里基本建设完成,平谷口岸投入运营。加快推动通州马驹桥多功能用地开发建设和朝阳口岸向通州马驹桥外移。丰台货运口岸铁路专用线接入全国铁路网,实现运输路网贯通,正式恢复整车货物国际联运到发业务和集装箱国际联运功能。 国际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成北有天竺、南有亦庄的政策功能区分布格局。加快天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首都机场实现区港一体。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检验检疫局入驻亦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了一站式通关服务。 (五)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研究编制城市副中心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关于落实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物流蓝皮书》。积极开展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工作,实施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扩大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政策范围,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领域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及应用。

以标准化托盘为切入,在连锁超市、第三方物流、生产企业等供应链不同环节选择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逐步实现标准化托盘在上下游循环使用,并带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