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8:50: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余佳琳 张聪波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1期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拥有农村户口,在外地从事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具有时代性、双重性、发展性、边缘性,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对工作前景期望高,对生活质量追求高,承受能力较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与其自身的生存发展相联系,而且利于城乡建设的统筹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 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分割催生了农民工问题的显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都在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尤其是其就业问题,与传统农民工问题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对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就业问题,城镇化问题,工业化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的意义

1.研究背景。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拥有农业户籍,在外地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是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对工作生活的期望与自身实际素养存在悬殊的差距,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没有过务农的经历,接受的职业教育培训水平较高。除此以外,新生代农民工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有了全新的生活目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上仍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意义。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新生代农民工既不想回到农村,又不被城市接纳之时,他们的生存境况将会变得越发尴尬,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将被社会大众逐渐遗忘,在农村和城市都找不到归属感。留居城市将给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连锁问题,如处理好其就业问题,其他的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新生代农民的工就业现状。

1.1就业规模。“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增长高峰期已经出现,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造成失业人数飙升,高校毕业生数量稳升不降,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在我国数量庞大的职工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达1亿人左右,占农民工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在劳动力市场上,新生代农民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就业行业分布。上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靠自己的体力劳动而非脑力劳动生存,仍然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趋势。在不断繁荣的第三产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的比重也有所上升,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行业时,考虑的更加周全,既要能满足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又要能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的实现。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时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人身安全、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 1.3就业方式。新生代农民多在民营、私营企业工作,主要以灵活就业为主,劳动关系极其不稳定,随时有失业的可能,频繁更换工作单位、工作城市,并且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单位分布,可以发现,约48%的农民工都在民营、私营企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大多没有劳动合同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工作地点、工作方式多变,劳动关系不稳定。

2.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时,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就业困境,其中关键的主观原因是他们缺乏对自我的合理定位。对于广大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掌握一门专业的技能将拓宽其职业选择范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1 年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偏低的技能水平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不满意度。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无法胜任高薪水的知识型与技能型相结合的工作。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达标,阻碍了他们获取公平就业和进入城市稳定就业的机会,大多数人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

2.2制度方面的问题。政府提供的各项社会保险,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的人数少之又少。一方面,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参保意识更是淡薄,在就业时不曾向用人单位提出相应的权益保障措施;另一重要方面,国家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很多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工成本、逃避缴费责任,以逃避为新生代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去追逐更高的金钱利益,从而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职业技能成为就业的关键,因此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也变得十分必要,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予以规范监督,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难以遇见的问题。首先,缺少稳定的经费,使培训缺乏持续稳定性。其次,就业培训的内容陈旧、组织形式单一。再次,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培训的执行力严重下降。

2.3企业方面的问题。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大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忽视新生代农民工所享有的权益视。目前,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层次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现有的、匮乏的职业技能显然不能满足其需求。而利润最大化导致很多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意识淡薄,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培训投入的资金不足。企业在招聘时,有工作经验和有技术本领旳熟练工人成为其青睐的对象;在用工过程中,在农民工培训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也是少之又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必须能够正确、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强自立、乐观积极地面对就业。首先,理性面对自己的不足,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心态。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需要,积极地学习一定的职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2.制度方面的对策建议。政府应该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让他们无需担心养老问题、医疗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的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第一,社会各界应严格监督用人单位履行义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场所不固定,流动性强,而当前社会保障跨地区转移接续存在很多问题,使农民工参保的踊跃性锐减。政府应根据这种情况建立城乡之间自由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其持续性。

3.企业方面的建议。新生代农民工已俨然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企业应为他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升管理水平,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首先,企业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等与单位自身的实际需要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需求计划。其次,企业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应不断拓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内涵,提供丰富的培训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既要增强其实打实的的真本领,又要注重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提高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素质修养。使其将自身人力资本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最后,企业应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职业发展、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四、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拥有全新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状态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是新环境下社会不断前进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鲜明符号。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既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加快社会的前进的步伐,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国家维持稳定发展、不断繁荣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兰.《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和归宿》.法律出版社,2013..

[2]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 作者简介:余佳琳(1990—),性别:女,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专业:社会保障;张聪波(1990—),性别:女,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专业: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