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18:33: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率为:

桩基础钻孔期间,每天监测3~5次; 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3~5次; 主体施工期间每天监测5~10次。

当地铁隧道结构突然发生较大量的变形和不均匀变形,立即通知地铁运营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地保办、施工单位、现场监理、并加密观测,研究施工措施,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损坏,对地铁运营造成重大影响, 4.4监测报警值

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经验以《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的Ⅲ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见表4)。 监 表4

管理累计位移管理等级 (mm) Ⅲ Ⅱ Ⅰ ≤5 ≤10 监测 >10 立即启动报警模可正常施工 应注意,并加强施工状态 测

根据监测管理基准,可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在Ⅱ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Ⅰ级管理阶段则应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3~5次/天或更多。当次位移超过2mm时也应注意,并加强观测,若连续三天位移均超过2mm则启动报警模式。

当地铁隧道结构突然发生较大量的变形和不均匀变形,我中心将立即电话通知地铁运营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地保办相关负责人,并将组织技术人员加密监测,采取措施,防止地铁隧道结构损坏,严重影响正在运营的地铁安全。 4.5 监测数据处理 4.6.1数据采集、整理

通过现场监测取得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搜集、记录等。本监测项目采用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仪器自动读数、记录,然后将实测数据输入计算机,有的仪器(如全站仪)则自动数据采集,并将量测值自动传输到数据库管理系统。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并将检验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6.2数据分析 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便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绘制测点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如果位移的变化随时间而渐趋稳定,说明围岩处于稳定状态,支护系统是有效、可靠的,如图中的正常曲线。下图中的反常曲线中,出现了反弯点,这说明位移出现反常 的急骤增长现象,表明支护体系已呈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预测结构的安全状况。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的安全状况。 位移(mm)位移(反常曲线正常曲线0(d) 0图7 时间-位移曲线和距离-位移曲线 五 裂缝监测部分 5.1 监测内容

裂缝作为地铁隧道结构中最为常见的病理表现,对它的测量和危害性分析是有效维修的前提。包括:原有裂缝编录及裂缝发展监测,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深度监测,以及裂缝主要特征随盾构和列车运行变化的发展状况,新出现裂缝检测应注明裂缝的出现时间。隧道中重要构件上的新老裂缝应是监测重点。 5.2 监测步骤

1)对支护管片中的裂缝进行首次普查,选取并记录较大裂缝的相关参数

1)对原有裂缝和新裂缝安装裂缝监测仪 2)设定测量时间间隔 3)设定测量时段 4)设定测量启动时间 5)下载测量数据 6)生成趋势图表 5.3 技术手段

通过智能裂缝监测仪对新老裂缝进行连续测量并记录裂缝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从而清晰地反映裂缝的演变趋势,帮助确定其病理特征。智能裂缝监测仪对重点裂缝的长期定点监测记

录,按要求设定采集时间和频率,并接入无线传输设备,随时下载存储的裂缝宽度值和温度值到电脑终端上并绘制出该裂缝发展曲线。 5.4 仪器设备

序号 1 仪器设精度 备 振弦式≤裂缝宽若干 应变计 1/100(F·S) 度监测 应变值数据采2 集盒 数据采集 无线远数据采3 集系统 智能裂4 缝监测仪 裂缝宽±0.03mm 度测量 2套 程数据采集 1套 2套 用途 数量 备注 裂缝宽5 钢卷尺 1.0mm 若干 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