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5:13: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考试大作业
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何实践意义
首先,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它有助于我们合理地确定具体德育实践的任务和目标体系;其次,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形成。最后,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 2.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过程模式
一般认为,以赫尔巴特和杜威代表了传统和现代两种基本的过程模式。这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说”
和杜威的“五阶段说”。
赫尔巴特从“兴趣”角度谈教学,他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来其追随者将这四个教学法改造为“五步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和应用。
杜威是从思维发展谈教育过程的,他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情境;疑难的确定;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假设可能导致的结果;验证或证伪原来的假设。依据思维的发展历程,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杜威认为,这不仅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也是改造经验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 3、“公民责任”目标分解
答:“公民责任”目标是美国1838年年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对教育目标进行四个分类之一,这四个教育目标具体为:“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效率”和“公民责任”。其中,“公民责任”又进一步分解为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了解、审慎的判断、容忍、维护公共资源、科学的社会应用、世界公民、遵守法律、经济知识、政治责任、笃信民主等12项具体目标。 4、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本我、自我、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其关系可以描述如下。
本我主要由无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其核心是即时个人满足,新生儿只有本我,在生命的头两年中,本我逐渐分离出自我,自我努力满足本我的需要,但同时自我会考虑现实的条件和得失,即按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组成,它抑制本我的冲动,使自我采取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行动。超我大约发生在5岁时。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之间冲突与平衡的结果。道德是通过超我的发展而获得的。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青年亚文化与学校德育
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即“一个能吸引各阶层和各地区青年”“分享着某些共同的符号和态度”的文化。从学校德育的影响上讲,青年文化的出现既造成了新的学校德育的背景,又带来了学校德育的危机与挑战。
首先,由于青年文化实质上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学校德育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一个以青年亚文化为组成部分的新时期。亚文化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学校德育不仅要将青年亚文化作为德育
1
活动的一个普遍背景去研究,而且对于属于青年亚文化圉的青年或青少年身心特征的把握也必须充分考虑其文化群体的特征,从而开发青年亚文化的潜在德育价值。
其次,青年亚文化的冲突已经使道德教育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并产生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麻痹”、价值危机和道德恐惧,而代沟理论、父权衰落所揭示的权威时代的结束和“信息中心飘移”又使学校德育不能走一条“以德育为首”强化学校教育功能的道路。研究青年亚文化,从中吸取其对传统文化、传统价值、传统学校德育的合理批判,正是克服危机、迎接挑战的重要突破口。 2、德育过程的特点
答:1. 德育过程的特点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计划性与正面性。德育过程与一般社会影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计划性和正面性两个方面。所谓“计划性”,是指学校德育不象一般社会影响那样处于自然无序状态,难以控制,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所谓“正面性”是与计划性密切相关的,“正面性”是指德育在价值选择上不可能不考虑选择积极的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德育对象品德发展的教育方式。正面性特征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德育价值的正面性;二是德育方式的正面性。
二、复杂性与多端性。就“复杂性”而言,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过程比较,德育过程的首要特征是它的复杂性。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常常是对个人利益的调整、态度的改变和行为的约束。“多端性”指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心理环节开始。
三、引导性与整合性。道德教育是一种非注重发挥德育主体性而不能具有实质性效果的教育形态,为此,引导性是指德育过程应充分注意实现道德学习主体的道德建构与道德教育主体之价值引导的统一。整合性是指道德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或多方精神交往关系的整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活动主体的主体性作用,即“双主体性”或“交互主体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