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教育】K12九年级语文下册 6《蒲柳人家》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3:31: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初高教育精品资料

《蒲柳人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

②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能力目标:

①学习小说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概括欣赏人物形象。

②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自己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学习重点:

①诵读课文,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②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四、学习方法: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同学们可以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背诵,使自己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时,同学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引导: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小初高教育精品资料

小初高教育精品资料 二、课前预习部分: 1、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 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

2、作品简介: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作品的重心在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这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兜肚、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

如果时间允许请你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课文中标注出生字生词,突破阅读障碍。

2、完成下列生字词积累(要求:标准字音,写准字形,掌握画线词语的意思。) 擀( ) 剜( ) 腌赞( ) 捯( )气 唿( )哨 戏谑( ) 嘬( ) 呱( )呱坠地 提心吊胆 天伦之乐 妙手回春 腰缠万贯 断壁残垣( ) 驾驭( ) 腻歪 荣膺( ) :光荣地获得 隐匿( ):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小初高教育精品资料

小初高教育精品资料

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三、课堂完成:

1、课文初探: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①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文章是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找出来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情节?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④用恰当的词语简单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交流并巩固生字词。

四、作业:初步完成导学案第2课时任务。 第二课时

一、交流预习所得:

1、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 2、交流巩固生字词。 3、交流对课文内容初探结果。

二、合作探究:精彩语段赏析:探究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一)浏览课文6、7自然段,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用一句话概括第7段的内容。 2.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怎样的性格?

3.文章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一丈青大娘?

4.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小初高教育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