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概论」课程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04: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約概論」課程 31

(1) 此书的独特性在于,其为唯一保存和收集在圣经正典中的一封绝对私人的书信。书中

没有谈及关于教会的公益问题,内容完全是关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2) 此信的场景主要为,一个名叫阿尼西母的奴隶,从他的主人腓利门那里逃出来。在上

帝的主宰中,阿尼西母走到罗马去,在那里得到在囚禁中的保罗帮助,归信了基督。过了一段时间,保罗把这封信交给阿尼西母,把他送回给他的主人腓利门,请求他领回阿尼西母如同亲爱的基督徒弟兄。 (3) 马丁路德对此书的评价:「这信显示出一个正直、高尚、使人愉快的基督徒爱心的榜

样。我们看到保罗怎样尽力去为可怜的阿尼西母求情,用尽办法为他向他的主人辩护:因此他把自己当作是阿尼西母,当作他自己对腓利门做错了事,甚至像基督为我们恳求天父上帝一样,而保罗也为阿尼西母请求腓利门?在我的意念里,我们所有人

都是保罗的阿尼西母」 (4) 结构大纲

1. 问候(1~3)

2. 为腓利门祷告和感谢上帝(4~7) 3. 为阿尼西母请求(8~22) 4. 最后的问安(23~24) (5) 进深研究

「新約概論」課程 32

伍、 大公书信简介

大公书信: 许多人都把希伯来书和其后的七封书信(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犹大书、约翰壹

贰参书),统称为「大公书信」(或普通书信)。但在早期的教会历史里,希伯来书却往往被列入保罗书信当中(故保罗书信共十四本),而普通书信则只有七卷,刚好组成三个「七」的组合。「大公」一词原指为一般信徒而写的(仍有例外:约翰贰参书便是写给特定信徒),不如保罗的书信是为某特定的教会或地区而写。此外,除希伯来书外,教会传统对七封大公书信的命名,都是以作者(传统认为的作者)的名字为名(与福音书一样)。

有些学者从新约教会神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这些大公书信均属较后期的作品。这时大部分,甚至是所有保罗书信都已集成「保罗全集」。因此,某些曾经是轰动一时的主题(如割礼、因信称义等),在保罗书信中都已有定论,不再是大公书信的主要关怀。而大公书信就建基在保罗书信的神学辩证之上,更强调信徒要保持信仰上的纯正,好抗拒假教师的言论。

一、 希伯来书

(1) 希伯来书在新约圣经中虽然被归纳为书信类别(主要是因为来13:18~25),但它其

实并不似一封书信,而是更近于一篇以书信体来表达的讲章或论文,借以理解有关基

督信仰的教义。

(2) 希伯来书的作者问题,在新约圣经中,惹来最多推测。一方面作者没有介绍自己,另

一方面,在早期教会里,对此已有分歧的见解。曾经被点名的可能作者包括保罗、巴拿巴(因其为利未支派)、亚波罗,甚至是指导过亚波罗的百基拉,但没有一个论证是完全成功的,所以我们只可说我们不知作者是谁。从本书作者所用的字眼、推论方法、表达风格、以至文笔等都与保罗书信不同,故大多数现代学者都认为此书作者并非保罗。其次根据来2:2~3的经文,作者应该不在使徒之列。但无论作者是谁,都应该是精通希腊文的犹太人(书文中使用优美的希腊文并引用七十士译本旧约圣经),并且对旧约历史和礼仪都有相当程度的认识。 (3) 本书的名称说明本书原为犹太基督徒而写的,作者以「耶稣基督为大祭司」为主题,

揭示这位大祭司和基督救恩的超越性,旧约历世历代献祭赎罪的礼仪,都在基督身上达到最圆满的成就。基督无论在名分、权能、或救赎功效上,都超越旧约的使者或祭司,而且旧约很多的礼仪和人物所预表的,都指向基督。基督的救赎不但完全,而且持久有功效,不需仗赖人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如饮食)去补足。因此,全书的钥字可用「基督的超越性」来作为总括。 (4) 结构大纲

「新約概論」課程 33

1. 序言:基督是上帝完整的启示(1:1~3) 2. 基督的超越性(1:4~3:6)

a. 基督超越天使(1:4~2:18) b. 基督超越摩西和约书亚(3:1~6) 3. 安息的应许(3:7~4:13) 4. 基督的祭司职位(4:14~7:28)

5. 基督的约,更新更美的新约(8:1~9:28) 6. 基督的祭,永远的赎罪祭(10:1~39) 7. 信心的首要性(11:1~12:29)

a. 以旧约的圣贤为例(11:1~40) b. 我们该有的回应(12:1~29) 8. 最后的劝勉和结语(13:1~25) (5) 进深研究

1. 耶稣基督真实的人性(来2:10~18,4:15~16,5:7~10)有何重要性? 2. 「安息日的安息」(来3:8~11)对基督徒有何意义?

3. 来4:1,来10:26~27,来10:31,来12:28所提到的「畏惧」,给你怎样的提醒? 4. 试由来8:1~9:28的经文中,列出有关基督救赎工作的真理。

5. 请细读来11:1~40有关信心的真义与先贤在信心上的榜样,同时思想来12:1~4

所记,对基督徒生活的重要劝勉。 6. 请整理希伯来书中有关基督的祭司职位,并所献的祭的重要特性(来

4:14~10:39)。 7. 列出希伯来书中阐明「基督的超越性」所用的各种途径。

二、 雅各书

(1) 新约圣经中至少有三位人物以雅各为名,一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太17:1,可14:33),

十二使徒之一,但使徒行传十二章2节记载了他被希律王亚基帕一世处死。另一位雅各也是十二使徒之一,是亚勒腓的儿子,或称为「小雅各」(太10:3,可15:40)。第三位是耶稣的弟弟(可6:3,加1:19)。他在耶路撒冷早期教会中的领袖身份在使

「新約概論」課程 34

徒行传十五章中可谓表露无遗,他更可能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大多数学者认为雅各书的作者就是耶稣的弟弟雅各。

(2) 在语调方面,雅各书大概可算是新约所有书信中最具权威性的一卷,在雅各书108

节经文中,有多达五十多次表达命令语气的动词,而全书主要论题可算是有关信心和行为的讨论(雅2:14~26),也是历来颇具争议性的课题(罗3:28~4:25 vs. 雅2:14~26,两处竟同时以亚伯拉罕为例)。雅各书在基督教正典中的地位,虽然似乎从初期开始已被东方教会普遍接受,但迟至第四世纪才为西方教会承认。在宗教改革期间,有关雅各书的疑问再被重提,甚至路德把雅各书称为「草木禾楷之作」,并且把他贬放在他所翻译的圣经的附录部分。 (3) 但请注意,雅各和保罗的说法并非是互不兼容的。保罗在罗马书所强调的重点是在基

督里只有信心才有功效,但在其他书信中,保罗也谈到「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因信心所做的功夫」(帖前1:3),他更形容行为乃信心和圣灵所结的果子(加5:22~26),可见保罗因信称义的神学教义里,并没有反对我们要活出与信心相符的行为表现(可参考此讲义,帖后之进深研究第1题);而雅各书亦根本没有否定保罗书信所言因信称义的道理。雅各与保罗只是从不同层面来阐发有关「因信称义」的教义,焦点各有偏重而已。雅2:14~26经文中所说的是:真实的信心不是一项空的声称,真实的信心亦不是只对教条的接受,真实的信心乃是会产生顺服的生命。 (4) 结构大纲

1. 序言(1:1) 2. 忍受试炼(1:2~27) 3. 信心的特征(2:1~26) 4. 舌头的控制(3:1~18)

a. 舌头的力量(3:1~5) b. 舌头的邪恶本性(3:6~8) c. 舌头的不一致(3:9~12) d. 真正的智慧(3:13~18) 5. 属世的心思(4:1~5:6)

a. 自我满足的激情(4:1~10) b. 对同伴的藐视(4:11~12) c. 对神傲慢的忽视(4:13~5:6)

「新約概論」課程 35

6. 基督的再临(5:7~20) (5) 进深研究

1. 根据雅1:19~27的经文,思想有关聆听讲道的教训、并给你的提醒。

2. 请详细研读与默想雅2:14~26经文中有关信心与行为的论述,这对基督徒的属灵

道路有何提醒? 3. 以雅3:13~18为根据,写出足以显示一个人是拥有真正智慧的特征的那些特质。 4. 雅4:3中提出了我们祷告不蒙应允的一个原因,你能说出其他的原因吗? 5. 一个人积存巨额财富是否符合基督教的教训?你的答案建基于什么?耶稣怎样

谈及有关积存财宝的事情?

6. 研读雅1:5~8,4:1~3,和5:13~18,整理出有关祈祷的教训。

三、 彼得前书

(1) 彼得前书是典型的大公书信,书卷的模式是以书信体裁表达,但作者明显不是写给某间教会的。本书是写给分散在小亚细亚各省分(即包括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的信徒。信中也提到这些信徒从前是「蒙昧无知」(彼前1:14)、「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彼前1:18)、「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上帝的子民」(彼前2:10)、「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彼前4:3),可见

本书的对象乃外邦信徒。

(2) 彼得前书之信末(彼前5:13)所说的「巴比伦」,在新约时代往往被犹太人用来代

表那些令他们流亡和受欺压的势力,而当时的政权的所在就是罗马,所以彼得写这书信时,极有可能身在罗马。 (3) 正如彼前5:12所提示,书信的主要目的在于坚固读者。其中几处强调受苦的经文(如

3:13,4:12~19),显示他们正经历艰苦的日子,彼得的信息必定激励了他们,坚忍地捱过苦难的煎熬,以致得胜。 (4) 唐崇荣牧师曾谓彼前1:2为新约圣经中最简洁的基督徒定义:

「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 (5) 结构大纲

1. 问安与祈祷(1:1)

2. 基督徒的救恩与盼望(1:3~2:10) 3. 基督徒在世的表现(2: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