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大纲(整理打印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0:3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教育基础知识》

Ⅰ.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校园文化。 (二)理解

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2、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 发展的历史。

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小/中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 (三)运用

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 (一)识记

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 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二)理解

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 3、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 (一)识记

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课程目标、课程设计

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 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8、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二)理解

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4、泰勒原理

5、三级课程管理 6、选修课与必修课 7、校本课程开发

8、课程研制的程序与模式 9、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 10、课程资源开发 (三)运用

1、目标模式的利弊

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3、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4、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5、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六、教学 (一)识记

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6、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

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教学组织策略、特点及主要类型。 9、有效教学的内涵、特点与标准。 (二)理解

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5、教学的教育性。

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 7、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 (三)运用

1、教师应如何备课。 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

3、发展教学论、掌握学习论、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六、学校德育 (一)识记

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 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二)理解

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