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49: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 《过程与实在》一书有感

提纲:

一、“过程哲学”提出的背景 二、过程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 三、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四、过程哲学的影响 (一)过程哲学对教育的新解 (二)过程哲学在当下的意义

摘要:怀特海在他的主要著作《过程与实在》中提出一个开放的、能动的、创造的无限宇宙观,其中根本的是过程和事件。过程哲学是怀特海对现实世界的构造所提出的一种新视角和新范式,他坚持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怀特海的的过程哲学并不是“一家之谈”的,而是与中国东方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并且他的过程哲学也对教育有着别致的见解与应用。在当代社会里,过程哲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过程思维指导着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过程哲学 中国哲学 教育 当代意义

一、“过程哲学”提出的背景

作为“过程哲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创立者——怀特海,成为一颗耀眼璀璨的明星活在了他那个时代,同时也活在当下我们这个时代,又影响未来一代又一代去探寻他“过程哲学”的奥秘。那么,他的“过程哲学”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呢?这种思想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时代背景和思想、理论渊源的。

在怀特海生活的那个时代,数理逻辑和相对论蓬勃发展,自然科学概念发生剧烈变化,而当时在哲学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法国的直觉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所有的这些因素对怀特海的科学哲学、思辨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

第 1 页 共 7 页

响。怀特海明确指出,就思想渊源来说,“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注脚而已”,并认为他的过程哲学思想“是以重现从笛卡尔开始到休谟为止的那一段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引用这一派思想家中某一位思想家的清晰陈述为其辩护,或引用所有西方思想的两位奠基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中某一位的清晰陈述为其辩护”。在哲学上,他也受到了柏格森、布拉德雷、詹姆斯和杜威等人的影响,他一反传统西方哲学的实体主义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把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机体和过程。

每一种哲学的产生都需要理论做根基的,所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也是有很深的理论渊源的。西方可以追溯到赫拉克利特,东方可以追溯到佛教。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被列宁誉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的“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不会两次思考同一个事物,而且更加一般地说,任何一个主体都不会两次经验同一事物)佛教的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都是过程哲学思想最早、最经典的表述。再如,集传统西方哲学辩证法之大成的黑格尔,系统地论述了世界是一个发展过程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也明确提出了“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的思想,等等。

[1]

二、过程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

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认为:实体是过程阶段很多可分的部分连接成的一个个体,每一事物都是经验的机遇或由经验机遇的诸个体构成,不存在物质实体(由一定种类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系统构成),存在的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件。过程的宇宙是联系的、而非原子的或神意的,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并不存在氢原子,而是存在着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的关系,还有与核外电子的关系。过程思想认为每一事物都是关系中的事件,环境中的事件。 在怀特海看来,世界是一个过程,事件世界中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各种事件的综合统一构成机体,机体的基本特征就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因此整个世界就表现为活动的过程。简言之,世界就是过程,过程就是实在,整个宇宙乃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而已。因此,传统西方哲学所讲的物质实体或者精神实体也好,只有在过程中才显现出其真实的实在性。如若脱离这一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些实体便成为抽象的实体,而不再是具体的实体了。离开这一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一切存在物都成为“永恒存在物”,丧失了自身的生命力。

怀特海认为宇宙之所以终极的构成是事件和过程,它产生于先前事件的因果影响,出现 ①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96

[3]

[2]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伦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自由出版社,2002年

第 2 页 共 7 页

在其自身的当下性之中,并接着导致了在未来显现出其特点的后继事件。万物无一例外地被嵌入了一种无限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之中,并在无限的空间中生成。从怀特海的观点看,它不是把分子划分为构成基本要素的分子,而是把它当作来自先前的持续客体与与其特殊环境的互动而产生的新型事件(持续客体)的联系。从怀特海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出他的过程哲学是:任何一个事件不要太关注当下的情况,而是要多看看事件发生之前的状况以及与之前客体在当前环境下的关系事件,从整体上去把握事件的过程。

根据我对《过程与哲学》这本书以及结合多份论文的理解,怀特海在书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过程哲学明确地把自身设定为某种抽象的思想和思辨的形而上学理论,并认为形而上学对于人类的经验和认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怀特海看来,“哲学是对抽象的说明,而不是对具体的说明”。“形而上学范畴不是对显而易见的东西所做的独断性陈述,而是对各种终极性的普遍原理所做的试探性的系统陈述。”对具体的经验现象的说明,是实证科学的任务,而对抽象和普遍的说明,才是形而上学的任务,因此,形而上学必然要创立一系列一般概念。形而上学创立的一般概念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抽象的理性王国,而是要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自然和宇宙。

其次,在本体论上,过程哲学坚持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整个宇宙是由各种事件、各种实际存在物相互连接、相互包涵而形成的有机系统。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有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有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的活动过程。

再次,在认识论上,过程哲学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我们知道,近代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并认为主体和客体相区分是认识发生的前提。怀特海则认为认识论问题和实体论问题若孤立起来,就不能得到恰当的解决。他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在主体身上能够唤起某种特定的活动,它就构成认识的客体。也就是说,客体也是在认识的过程中生成的,是与主体现实地发生关系的客观对象,或者说是主体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就主客体的关系来说,怀特海认为,每一实在的经验场合都是一个主体,场合的主体性随场合的存在而存在。实际存在物从主观性上永远消失,在客观性上却是不朽的。消 ③④

[4]

[5]

[6]

[7]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中国城市出版社,杨富斌译,2003年第13页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伦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自由出版社,1929年

第 3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