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最全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54: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一:重农抑商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①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

1.特点: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2.表现

(1)秦朝:统一、货币,运用严密的法律进行经济管理。

(2)汉代:西汉对商人实行重税,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唐代: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和废止,限制市的交易时间,严格管制商人和市场。

(4)古代王朝还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控制私营工商业。

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明清时期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知识点三:“海禁”政策

2.表现

(1)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和“”。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直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知识点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易错提醒

1.出现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表现

明代:①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②出现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清代:①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②除纺织业外,景德镇的制瓷业、云南的冶铜业、陕南的造纸业、台湾的制糖业等都出现了类似的新的生产关系。

3.影响: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4.特点:

(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往往夭折、中断。 5.发展缓慢原因

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的政策,是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深化探究

主题一: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讲史料 史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史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史料三 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海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练史料 史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史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