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9:5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黄贵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6年第10期

[摘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探究中学生的心理,通过关心关爱学生,创设和谐环境,培养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积极心理学 班主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10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这一纲要的修订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进学生内心,真诚关爱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位他曾与之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给老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时,不要总是批评,而应多些耐心,多关爱学生。 小伊,女,12岁,是我班的问题学生。开学第一周就拿着一个大大的布娃娃来教室,到了下课时间,她就拿着布娃娃从二楼跑到一楼跟同学打闹;上课不专心听课,晚自习课上时常喧哗;在宿舍不按时作息,有一次午休铃声响了10分钟还在洗头;个人卫生状况糟糕;多次跟别班、别的宿舍学生闹矛盾;同时她还有暗恋别班男生B,遭到拒绝后,小伊就让外校的男生威胁B男生。可以说这个学生很是让笔者头疼。对于小伊,刚开始笔者感到十分愤怒,对她批评、再批评,严厉、再严厉,可都无济于事。过后笔者想,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善和追求进步的心,他们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希望自己的行为被大家认可,得到教师的注意和表扬。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真诚打动学生,让学生把班主任当作朋友。笔者经常与小伊进行谈话,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她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之后让她以书面形式上交材料。笔者看了她交上来的材料后,将事情的利害关系跟她讲清楚,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交谈让她彻底明白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向笔者保证以后一定严格约束自己,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

二、创设和谐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初一开学时笔者就让学生加强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属于我们班自己的《班级公约》,让学生约束好自己。同时进行班干的选举,让学生推选出敢管、敢说、敢做的班干,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纪律,督促学生做好教室、宿舍、清洁区的卫生,使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能正常有序地开展。树立榜样,选出语文、数学等学科代表,让学生在榜样的带领之下更好地学习,并鼓励大家勇于竞争,勇于赶超。通过这样的你争我赶,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班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定)》还提出:“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自信。如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中考会出现焦虑、烦躁、厌学等情绪,对此笔者专门召开了一次“减轻压力,积极备战”的中考心理辅导课,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放松情绪,积极备战中考。还有利用新生开学军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语文、英语、数学等全国知识竞赛,勇于创新,战胜自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体育艺术节以及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积极、乐观、自信、拼搏。 四、积极引导,寻找“闪光点”,树立自信

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在一个班里会有认真学习、积极努力、自信的学生,也有不遵守纪律、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厌学、自卑的学生。面对优等生应肯定及表扬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自信自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面对后进生应努力寻找其“闪光点”,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有优点的,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每次见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表扬他们,使他们逐渐增强信心,改正不良的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