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论文教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48: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实践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管理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强调夯实学生必要的营销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关注社会对营销人才不断变化需求的前提下,构建系统、有效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在当下高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市场营销 人才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注: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H123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目前状况

虽然行业性质的不同会导致企业对营销人才需求的一定差异性,(这里所说的营销人才与普通的销售人员有着本质区别),但总体上说,除去文凭与学历要求,在能力方面,不同行业的工商企业对营销人才会有一部分重要的共性要求,如表1所示。

二、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理由 (一)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

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是在相关章节后加上一些实训环节,如在市场调研与预测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章节后面添加市场调研或人员推销实训,但是此类实训往往只与相关知识点的应用相关,而与其他章节部分的学习脱离,实训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只注重了本次实训的完善化,却多数不考虑实训结果为后面知识的应用能够提供的素材和思路等。这样的各自独立缺乏联系的实训环节的设计虽能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但却欠缺对学生《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整体营销思维及策划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模式缺乏有效性与标准性

第一,实训环节缺乏落脚感,往往是教师自拟项目,模拟成分过多,有的甚至完全脱离企业实际,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实际企业氛围而缺乏热情与明确目标,规划性不强,同时也会为操作结果不能运用的企业实际而减少成就感,当然缺乏企业实际反馈的实训操作也会使实训成果的可持续性作用根本降低。

第二,实训开展缺乏标准性指导文件与考核说明,大多数高校在教学创新的改革浪潮下,盲目开展实践教学,缺乏标准方面的指导与要求,导致有些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不知所以然,实践教学设计随意,缺乏明确清晰的实践操作类的指导文件,考核方式欠缺科学,标准性不达标,不但使得教师自身经验积累受影响,甚至影响理论教学,学生的抵触情绪也很高,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三)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不置可否,实训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常用模式,但是,如前所述,其科学有效的设计,只能是“点”上的发光,却欠缺线与面的整体效果,根本理由还是归于创新性不够,对企业所需认识不够,相应

的能力指标设计不到位,教学策略改革跟不上,最后全“面”上的培养肯定有欠缺。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化设计 1.由点到线到面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所谓的点线面即知识点、能力线、互动面。而点线面的实践教学设计则要侧重通过知识点的学习促成一种或多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应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培养要有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计划性),强调其对应性乃至交叉关系,而从面上来说,强调通过何种互动与实践环节的设计可有效达成有点到线的体系。他们三个紧密相关,互相辅助与促成,而我们说的实训教学环节等相关模式的设计也都是为三者的关系服务的。 2.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安排科学合理

因为教学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学时的加大一定会影响到理论教学,这就需要精简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教学中强调用到学到而不是学到用到,并依靠实践认知加强对前面知识点的应用的理解与学生对下一个知识点的接受速度与程度。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标准化设计 1.完善课程质量标准,注重能力标准的明确、递进

课程质量标准应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适时改善与完善,特别注重能力标准的说明。注重知识点的缩减、提炼及与能力点的对应性。 2.完善教学大纲,加强实践环节部分的说明

大纲中实践环节的设计要有具体的课下课上的学时分配说明与实现方式、策略说明,重要的是在各个章节概要中要有详细的点线面实现说明,并详细阐述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目的与方式。 3.形成并完善实训指导书

事实上,以课上课下实训形式为主要形式展开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使学生拥有一本实训指导手册,这个手册中要详细介绍每次实训的主题,实训的目的、配合的知识点与对应能力点,实训项目背景介绍、实训方式、实训流程、考核标准等等,此指导书最终形成与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等配套的标准化文件。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设计 1.形成课程备课小组或课程教学改革小组

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改先锋教师做该课程备课小组组长,带头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适时进行关键环节的教学观摩,同时进行课程组成员实践教学实施的监督与指导,合理分配教学标准化文件的修订与完善任务,加强期末实践教学实施效果评估。

2.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教研课题的研究

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深化实施离不开与课程配套的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研究,课题组成员协同一致,合理分工探究现有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理由及理由,以进行一定规模成熟的市场调研为前提,为实现《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有效、标准、创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科学有效地教学研究,是保证实践教学工作保质顺利进行的保障条件。 (四)《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性设计 1.企业合作为基础开展课程实践教学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落脚感,以及最大化发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实践动手的目的性,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实施要尽一切可能与企业实际营销理由挂钩,这就需要发挥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力量,一方面解决实际教学理由,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校企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解决教师实际经验欠缺的理由等。 2.加强与校内创业公司的合作

一般高等院校,校内都有相应的借用学校资金由在校生发起并成立的创业型公司,此类公司一般面向的目标顾客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与此类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公司的合作,不但可以避开校外实训的不便,且能在实训过程中随时方便学生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频繁接触,相互了解,分阶段清晰明确完成实践环节,学生成果能运用到实际公司营销操作中,实现真正作用上的双赢。 3.加强周边企业群的考察与合作

校外周边企业群与校内创业公司主要顾客群有一定相似性,其为课程实践带来的便利性也显而易见,同时,其更接近社会实际,顾客群也更为广泛,只是企业参与会有一定困难,但其挑战性也因此更胜校内一筹,因此教师前期的企业考察以及引导、任务布置、实施安排、总结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越.市场营销实训[D].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许丽娟.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8) [3]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倡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4]刘文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