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37: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节 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详讲)
一、重视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验(理解) 二、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和交流(理解)
三、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理解) 四、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理解)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 A.凯米 C.列乌申娜 A.学习材料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 A.儿童的动作 C.儿童的讨论 二、填空题
1、皮亚杰认为,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是( )和( )。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B.皮亚杰 D.维果茨基 B.老师的引导 D.环境的创设
2、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
3、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 )开始的。
B.听教师的讲解 D.观看教师的演示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几种基本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略讲)
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理解) 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理解)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详讲)
一、操作法(应用) 二、游戏法(理解) 三、比较法(应用) 四、讨论法(理解)
五、发现法(理解) 六、讲解演示法(应用) 七、寻找法(应用)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一、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应用) 二、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 (应用)
三、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究与学习(应用)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为了让幼儿零散、片断的经验得到整理、归纳,教师宜采用( ) A.操作法 B.观察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2、为了让幼儿对某一数学概念有所感受和体验,最佳的教学方法应是( ) A.操作法 C.谈话法
B.讲解演示法 D.观察、比较法 B.游戏法 D.谈话法
3、教师运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方法是( ) A.操作法 C.讲解法 二、填空题
1、( )是儿童数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
2、寻找法的三种形式是( )、( )和( )。 三、简答题
1、何为寻找法?其具体形式有哪些?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运用操作法的注意点有哪些?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掌握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掌握物体分类、比较多少以及集合间运算。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
教学难点:感知集合对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
一、集合及其元素 (记忆) 二、集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记忆)
三、集合问的关系与运算(记忆)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理解) 二、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理解)
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理解) 四、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理解)
第三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记忆)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理解)
第四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
一、物体的分类(应用) 二、区别1和许多(应用)
三、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应用) 四、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应用)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儿童不能把集合作为一个结构完整的统一体来感知的阶段是( ) A.3岁以前 C.5岁以前 A.自然数 C.序列
一做法适合于() A.小班 C.大班前期
B.中班 D.大班后期 B.4岁以前 D.6岁以前 B.集合 D.对应
2.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 )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发展,这
4、幼儿将布做的娃娃、小衣裤等归一类,这种分类属于( )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5、学前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一组物体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C.层级分类
6、儿童掌握数概念始于( )
B.多角度(或多重)分类 D.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A.辨数 B.认数 C.点数 D.数数 7、幼儿将塑料插片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这种分类属于( )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B.按物体间的关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8、幼儿在一堆动物与食物中,将狗与肉骨头归在一起,这种分类属于( )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9、婴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过程依次是( )。 A.辨数 点数 认数 B.点数 辨数 认数 C.辨数 认数 点数
D.点数 认数 辨数 10、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 )
A.层级分类 B.多重分类
C.多角度分类
D.按物体一个特征分类
11、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按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B.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D.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12、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学习与分类有关的词语如“不同”、“相同”等 B.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按物体的两个(或以上)特征分类 D.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13、幼儿将毛巾、茶杯、牙刷归成一类,这种分类属于( )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14、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是( ) A.运用运作 B.运用表象 C.运用概念 D.运用规则 15、在幼儿阶段,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主要在( )
A.动作水平上进行 B.表象水平上进行 C.抽象水平上进行
D.概念水平上进行 16、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17、3~4岁幼儿最初对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判断是借助物体之间的( A.对应摆放 B.大小比较 C.错开排列 D.横排摆放 18、分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 ) A.想像力 B.记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