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3:49: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3课 土地改革

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土地改革的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经过: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1951年,某地农民领取了“土地居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为完成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C) A.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 B.剿灭各地土匪

C.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D.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

3.以下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张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C)

1950年 人口 比例 贫农、中农 地主、富农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C.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 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意义

5.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D)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提高了生产力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得不到温饱。 材料二:

1952年 土地占 有比例 85.5 14.5 人口 比例 45.2 54.8 土地占 有比例 92.1 7.9 91.4 8.6

材料三:1952年,甘肃天水地区粮食总产达到5.1亿公斤,较1949年增长9384.5万多公斤,增长22.5%。人均产粮由1949年的223.8公斤增加到1952年的254.6公斤,增长30.8%。 (1)材料一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为改变这种极不合理的局面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地主掌握大多数土地,广大农民却极度缺乏土地;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或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2)材料二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答: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问题: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B)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8.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这次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D)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