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六套)_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1:3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六套)

一、名词解释:(2×5’=10’) 1.生物课程标准: 2.板书: 3教学语言技能: 4. 备课:

5.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二.填空题:(40×0.5=20’)

1. 中学生物教学论是由 、 、 和 等 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

2. 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包括四个建议,分别是: ; ; ; ; 等四个部分。

3.生物教师备课的依据是: ; ; ; 。 4.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 、

; ; 。从教学评价的标准分可以分为: ; 。

5.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

; ; 。 6.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中,大多采用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课程目标分为: 、 、 和 等三个领域。

7. 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包括: ; ; ; 。

8.影响生物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包括: ; ; ; 。

9.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是: ; ; ; 。

三、判断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对者划“√”;错者划“×”)

1. 在一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教材最本质、最主要、带有主导作用的关键性致使和顺利进行学习的方法,学习活动方法的多样性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 )

2. 科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结果,是科学动态的维度,离开了科学动态的维度,科学就不会再发展。 ( )

3. 影响生物教育成效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教育评价三项。在这三项因素中,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受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影响较大,一般而言,教师个人难有作为 ( )

4.生物学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怀学生的一生,提高每个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 )

5.介入型学习的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常不满足于常规教学内容,不屑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有钻研劲头,有较强的创造潜力,学习成绩有波动 ( )

6. 皮亚杰认为,个体对新概念的接受会受到其现有的其他概念的影响。把影响概念转变的个体的经验背景称为“概念生态”。 ( )

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的改变是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代表理论有经典条件作用、连接主义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 )

8.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以实行其特殊才能的创造力。( )

9.教师备课的结果不仅是对教师的教的方案进行简单的描述,而且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案以及对该方案提供支持的描述。 ( )

10.由于生物教学带有很强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往往建立在“累积学习”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态出发,教师才能突出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目标。 四、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

1、下列属于间接直观的教学媒体是: 。

A、各种有关的微电脑软件; B、活的生物体; C、生物学实验; D、标本; 2.关于探究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整个实验过程是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的。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C. 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D.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实验原理、预测结果; 3. 联结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巴班斯基; B. 斯金纳; C. 布鲁纳; D.桑代克; 4.标本的不足之处是: 。

A.缺乏动态特征; B.难以表现立体的事物; C.无真实感; D.不能作为全真替代物; 5、发现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赫尔 ; D.布鲁纳; 6、下列属于直接直观的教学媒体是: 。

A、标本; B、挂图; C、模型; D、黑板画; 7.在教学过程中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教学评价属于: 。

A.形成性评价;B. 配置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8. 关于讲解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主客体消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 B.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一性; C.用于认知性知识比用于事实性知识效果较好; D. 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

9.下列对教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案是做可操作性准备的过程; B.教案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 C.教案只能反映出对实际教学的预测;

D.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是备课的最主要任务

10.在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用来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可以用:

A.定性实验; B.定量实验; C.预测性实验; D.析因实验; 五、简答 (共10分。每小题5分)

1. 教师教学过程中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 2. 教师在备课中应从哪些方面去备学生(5′) 六、论述题(共30分)

1.“作为生物学教师,面对生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对教育的需求,必须把继续学习作为一种开发、一种投入、一种积累,形成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再生产-知识再应用的良性循环”,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对一个生物学教师来说,学会学习非常重要。你认为学会学习对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有何意义,为什么?。(10’) 2.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为例,说明构建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某些合理性。(10′) 3.有人认为植物具有向光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