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4:32: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条件不是主要因素,故A错误。等值线向外凸出,是因为道路沿线交通便捷,地租水平较高,所以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故B正确。人口分布状况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故C错误。早期商业活动影响不大,故D错误。故选B。 20.D 21.C 【解析】 【分析】

20.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量就增加。根据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④,之前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人口一直增加,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开始减少,D对。①、②、③时段人口未到最大值,A、B、C错。

21.当前该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城市化水平高,增长速度缓慢,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丙阶段,C对。甲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A错。乙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速仍较快,城市化速度快,B错,D错。 22.B 23.B 【解析】

22.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因此在裸露的地面铺设颗粒较大的砂石,不易被风吹起,也不易被地表径流带走,能够增加地表的摩擦力,减少水流速度,从而增加水体的下渗,减少扬沙,故B正确;砾石颗粒较大,空隙较大,对雨水的净化作用不大,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土流失的几率不大,C错误;铺设砾石可以起到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但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23.“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利于增加下渗①④对;不能调节水汽输送,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②③错。故选B。 24.D 25.A 26.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口金字塔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4.由Y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可知该国的年轻人口数量比较少,中老年人口数量比较多,这种人口状况符合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历史条件、自然条件这些都是重要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2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Y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模式”,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目前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比较特殊,目前也属于“三低型”。 27.B 28.C 【解析】

27.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命保证能力增强,人口死亡率降低,从而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故B为正确选项。

28.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值,人口数量就在增加。所以图中③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变负,人口达到最大值。故选C。 29.D 30.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问题。

29.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一是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迁移,不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①错;这十年间0-14岁人口明显减少,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了,②正确;人口迁移主要是人口空间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③错;对比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可知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增长速度变缓,④正确。

30.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率虽然下降,但人口总数多,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仍然庞大,且目前劳动力人口(15-59岁)数量占主体;由资料也可看出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比重大,老龄化明显。选C正确。 31.(1)甲、乙、丙 (2)C

(3)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4)整体性 C A B D 【解析】 【详解】

(1)由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可推断,甲位于温带、乙位于亚热带、丙位于热带,故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甲、乙、丙。

(2)甲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由于北坡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针叶林带,而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少,南坡为灌木草甸,所以北坡迎风坡,C正确。 (3)根据雪线的高低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温度越高雪线越高、降水越多雪线越低。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4)由图可知,图示反映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质作用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32.(1)A B A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A国 人口老龄化 B国 人口增长过快

(3)A国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移民 B国 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本题难度适中。首先,学生要能熟练掌握统计图的判读,其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详解】

(1)由图中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判断,A为发达国家,B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B类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读图可知,A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现象严重;B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0-14岁比例较大,人口增长过快。

(3)由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判断,A国平均年龄较大,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故采取的措施是鼓励生育,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B国平均年龄较小,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的问题,故解决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原始型。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2)传统型。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 (3)现代型。基本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低低)

33.(1)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不足、养老机构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