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10:5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阐释: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是不同的。当代“道德”可以理解为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它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内涵是庞大且细琐的。

本节班会课主题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真正理解“道德”的含义,并以此作为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一个人穷尽一生智慧与精力都未必能够做到的。所以和小学生谈“道德”,只要能够指导他们在“知”的层次上,明确做哪些事是道德的,哪些事是不道德的;在“行”的层次上能够知行统一,做有道德的事就可以了。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本节课就着重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班会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引导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氛围。

2. 让学生在熟悉的身边环境中经历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与理解“什么是主人翁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主人翁”精神,实现知行统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 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学会欣赏、鼓励和向同伴学习的良好行为的思想。

班会准备:

拖把一把,笤帚两把,纸团、纸屑、抹布若干,水盆、垃圾桶、方凳各一个,课件,提前印制“小主人计划卡”。

班会过程:

1. 预设场景,观察捕捉。

1. 学生入场前,教师将桌凳摆乱、废纸丢到地上、门口一侧竖一把拖把、课桌下随意扔两把笤帚、讲台上凳子倒在中央、垃圾桶放在一角,水盆和抹布放在讲桌上??(模拟出一个杂乱无序的班级环境。)

2. 组织学生进入教室,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观察有没有同学主动放好身边的卫生工具或者随手捡起垃圾,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若没有经过长期、正确的教育,多数学生会视而不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水平的初测,了解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便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教育。

2. 谈话引导,观察思考,经历体验。

1. 同学们进入教室以后,感觉周围的环境怎么样?有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吗?(稍候,请学生说一说。)

2. 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解决?由谁来解决?(打扫干净、放整齐,我们。)

3. “那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安静、迅速的把这里变整洁吧!”师生一同整理教室并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表现。

4. 教师指导整理完毕、学生回位做好。“同学们现在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更好了、舒服多了??)为什么大家感觉舒服多了、更好了?(若学生有感受而表达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和认同这些感受。)

(1) 整洁的环境带给我们舒适的感觉,让心情变好。

(2) 劳动后的成就感,为集体服务后的自豪感??

(3) 老师肯定、欣赏的眼神让我们感到满足和舒服。

(4) ??

5.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非常的真实,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后回答,“把教室打扫干净”等。)

6. 老师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同学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老师重新恢复大家进门时的场景,请五名同学去门外重新走进来,看他们是不是做得更好了呢?

7. (场景再现、表演体验)五名同学稍微商量后,依次走进教室并分头整理工具和打扫卫生。师:“如果你欣赏同伴的做法,请你给他最真诚的掌声。”(引导形成正确的群体舆论氛围。)

师:老师也同意他的观点,这次做得更好是因为他们“主动去做”,很了不起的四个字。请一位同学把它们写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找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生从“知”到“行”的过程。改正后的思考、讨论和交流以及教师“鼓掌”建议的提出,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群体的自我教育,正确的群体氛围是学生道德水平进步的必要条件。

三、感受理解“主人翁精神”。

1. 老师准备了一组校园风光的照片,请同学们给老师们介绍一下:

(1)这是( )的运动场。

这是( )的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