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20:41: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说理文教学策略
作者:王传彬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39-01
案例背景:苏教版语文书上有几篇说理性的文章,对于小学生初次学习说理性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有策略的进行引导,让孩子理解说理文的基本特点。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本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让的亲情美,20课《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单明了的说理性文章,为后面的议论文学习提供了发展。 案例片段:
片段一:比较旧知和新知,明晰说理文体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那些说理文? 生:《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对比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谈谈《谈礼貌》这一课的结构特点。
(可用提纲式,也可用图表式,小组合作,学生展示、点评) 师:提取本文观点。
本文观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设计意图:课始,引导学生由说理文这一文体,结合预习四年级《说勤奋》和五年级《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寻找文本表达的相同之处:开头提出观点,中间例举事例论证,结尾再总结观点。
片段二:比较局部和整体,明晰说理有据 师:概括三个事例,三个事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生1: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2: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生3: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与全文的观点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都说明同一个道理,点名文章主旨,但是这三处是摆事实来讲道理,即用典型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使说理有依据,具有说服力。 片段三:比较事例和事例.明晰说理有法
师:学习事例,想想谁是君子,“不失色”“不失口”分别体现在哪呢? 生:岳飞、小学生、周总理都是君子。
师:同学们读这三个故事,并试着找出三个不同内容的故事有何相同之处,即关注段落。 [设计意图:经过比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三个故事中隐含的“侧重对话”的叙事方法及“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这样的比较实质上是用解读的方式,从关注文本的思想内容转移到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探究说理文的表达方式。]
师:作者同样是举例子,这三个例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作者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分别列举了古人与今人、普通人与伟人的典型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让人信服。
设计意图:内容上有所不同,三个例子分别是:有求于人、有过于人、有过于己。说明了礼貌可以更好地获得别人的帮助;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它更是一个人文化和修养的体现。在写法上不一样,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体现了“礼貌用语”的意义和作用是层层深入的,增强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说服力。 片段四:比较先后顺序,明晰说理有序 师:这三个例子能否互换位置? 生:不能互换。
设计意图:文章选取的事例具有不可调换的特点,因为这三者遵循的是从古到今,由浅人深,层层推进,使得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师:还可以曾加一个例子进行说理吗?比如说国外的例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礼貌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课文三个例子的精准,多角度和层层深入。
师: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有礼貌,三个例子的礼貌都体现在语言上,那么我们的礼貌是不是仅仅用上一些礼貌用语? 学生交流争辩(通过身边的事例)。
设计意图:再回归到作者所引用的谚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貌要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去践行。 案例反思:
用比较策略学习说明文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訴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说明文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却不可忽视的文体,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有待提高。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很多显而易见的“信息”往往被忽视。怎样才能让学生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把每一篇说明文的学习都当作是语文实践的机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知识体系的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去学习。学问在比较中获得,牵“纵”连“横”,事实证明学生收获更大。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比较阅读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归到整体,了解说理文的特点,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把苏教版出现的说理文比如《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与本文进行比较;把本文中出现的事例与事例进行比较;事例内的人物表现进行比较;结构上,事例顺序的先后进行比较。这样的方法,与说理文语言的严谨相契合,文体相适应。学生能从宏观上对说理文的大致特点有一定了解,也能从微观上,对举例论证时事例的选择,事例的顺序,说理文语言的特色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