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6:19: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表2.4-6 涵洞结构计算成果表
指标 部位 顶板 底板 边墙 M (KN.m) 10.31 12.64 12.65 Q (KN) 65.80 47.01 80.80 N (KN) 40.37 80.80 47.01 As (mm2) 770 770 770 配筋 As 5?14 5?14 5?14 裂缝宽度 (mm) 〈0.30 〈0.30 〈0.30
6地基处理 ○
a、水泥搅拌桩计算
.本闸涵洞中段的最大地基应力153.14kPa,挡墙段的最大地基应力为109.58kPa。根据地勘情况,闸下持力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第一海相层的粉质粘土层,层厚2.4~6.0m,底高程-4.4~-7.40m,距闸底板(高程-3.20m)平均2 m深,地基承载力只有70 kPa;它下面的第四系全新统第二陆相层中仍有粉质粘土存在,底高程为-12.20m以下,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因此,桩基应穿到粉质粘土层。
现在较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水泥搅拌桩等。在同为摩擦桩的情况下,选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水泥搅拌桩,其桩长、桩径和根数均相同,只是每延米造价上两者相差较大。如?500mm的水泥搅拌桩造价只有154元,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造价则高达485元,因此,推荐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选用的水泥搅拌桩尺寸为Φ500mm,长10.0米,桩底高程为-13.30m,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底高程-11.95m以下,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20KPa,查《水闸设计规范》,桩周允许摩擦力取15KPa。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也可以按下式计算:
fsp,k=mRkd/Ap+β(1-m)fs,k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取其中最小值: Rdk=ηfcu,kAp
_
Rk=qsUpl+ɑApqp
式中:fsp,k—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 m—面积置换率; Ap—桩的截面积;
fs,k—桩间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为软土时,可取0.5~1.0;当桩端土为硬土时,可取0.1~0.4;当不考虑桩间软土的作用时取0;
Rkd—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fcu,k—与搅拌桩桩身加固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70.7mm立方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
η—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35~0.50;
_
d
qs—桩周土的平均摩擦力,对淤泥可取5~8Kpa,对淤泥质土可取8~12Kpa,对粘性土可取12~15Kpa;
Up—桩的周长; l—桩长;
qp—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 装数可按下式计算: n=mA/ Ap
n—桩的根数; A— 基础底面积。 地基处理成果见表2.4-7.
表2.4-7 地基处理成果表 涵洞前段 70 涵洞中段 70 153.14 10 16 1.1*1.3m 158.0 涵洞后段 70 138.70 10 16 1.2*1.3m 142.0 进口翼墙 70 96.06 10 27 1.3*1.2m 105.0 出口翼墙 70 109.58 10 45 1.4*1.2m 115.0 原承载力 (Kpa) 桩长(m) 根数 桩间距 ζmax(Kpa) 144.85 10 17 1.1*1.3m 154.0 承载力 (Kpa) 共计需要Φ500mm、桩长10.0m的水泥搅拌桩121根,总长为1210.0m。 b、设计参数
渗透系数K≤10-6cm/s,强度≥1.2Mpa,水泥渗入比为15%。 C、水泥搅拌桩布置
涵洞段水泥搅拌桩孔按矩形网格状布置,桩长都为10.0m,桩纵间距(中心到中心)均为1.1m,其中中间段垂直水流方向为两排(除闸室布置3排),顺水流方向为23排,共计47根。涵洞前段垂直水流方向为两排(除闸室布置3排),顺水流方向为8排,横间距为1.1m,共计17根;涵洞中段垂直水流方向为两排,顺水流方向为8排,横间距为1.1m,共计16根;涵洞后段垂直水流方向为两排,顺水流方向为7排,横间距为1.1 m,共计16根;进口翼墙处,横间距为1.3m,共计27根;出口翼墙处,横间距为1.4m,共计45根。每根桩考虑0.5m的损失量,总进尺约1270.5m。
具体布置详见附图:宁河县江洼口险工段江洼口站前闸 (154CSG-03-01-04-01-02) ⑦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
本闸采用PGZ1.0m*1.5m铸铁闸门,共1套。
根据泵站的运用工况,计算启闭力并选择启闭设备。 闭门力:
Fw=nT(TZd+TZS)-nG*G+Pt 启门力:
FQ=nT(TZd+TZS)+nG*G+Pa+Gj+WS 对于滑动支承摩擦阻力,TZd=f2P 对于止水摩擦阻力,TZS=f3PZS 式中:
Fw:闭门力KN; FQ:启门力KN;
nT:摩擦力安全系数,取1.2;
nG:自重修正系数,启门时取1.1;闭门时取0.9; G:闸门自重,3.1KN; Pt:上托力(KN),取0; Gj:加重块(KN),取0; Pa:下吸力(KN),取0; TZd:支撑摩阻力(KN); TZS:止水摩阻力(KN); P:闸门上的总水压力(KN);
f2:滑动支承的摩擦系数,取0.35;
f3:止水与止水座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65; PZS:作用在止水上的水压力(KN); WS:水重(KN)。
经计算,启门力为33.6KN,闭门力为35.5KN,最后选用5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 ⑧机架桥设计
闸的规模为小型建筑物,选用的启闭设备比较简单,因此机架桥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双柱式整体结构型式,单柱尺寸为300mm*300mm。
机架桥底高程=▽墩顶+h闸门+△h 式中
▽墩顶:闸墩顶高程为2.40m; h闸门:闸门高度为1.5m;
△ h:安全超高,取0.5m;
经计算,机架桥底高程为4.40m; 2.4.3.2江洼口高排闸
① 工程现状及重建的必要性
江洼口高排闸位于蓟运河右堤江洼口村北侧,现为2.1*1.6m一孔浆砌石盖板方涵,地板高程0.0米,设计流量1.0m3/s。该闸担负江洼口等村的排涝任务,控制排涝面积2000亩,主要由进水口、穿堤涵洞和出水口组成。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八字形浆砌石翼墙,闸门为钢闸门。该闸建于1972年,经过三十年的运用,工程结构老化,闸两侧翼墙严重倾斜、下游护坡冲毁,又因堤线调整,本闸需移位重建。
本闸工程范围内堤线重新调整,为不影响原有排涝系统,经与地方协商,按新堤线布置情况对涵闸重建,在保证能满足原设计流量的情况下,将原规模缩小,同时工程布置尽量简化。
② 工程设计
考虑排涝设计流量只有1m3/s,经与地方协商同意把原闸出口规模减小,新建涵闸为1.0*1.5m的钢筋混凝土箱涵,并与原闸相连接。
③ 结构设计
重建后,新建涵闸位于桩号0+076,根据地形现状,新建涵闸总轴线与设计堤顶中心线垂直,按引水方向依次为引水渠、进水口、穿堤涵闸、出水口及排涝渠组成。
浆砌石进口引渠段长5.0m,底板高程0.0m,边坡1:2.0,为减少水流对渠道的冲刷,对5m长渠道进行全断面M10浆砌石护砌,砌石厚0.40m,下铺设0.1m后的碎石垫层。
进水口采用“八”字形钢筋混凝土悬臂墙,长5.0m,墙顶高程3.5m,底板顶高程0.0m,厚0.5m,下铺0.1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
涵闸洞身为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20.0m,分为三段,以止水缝相接,底板顶高程为0.0m,洞深总宽1.80m,单孔,净宽1.0m,净高1.50m,顶板、底板及边墙厚均为0.40m,涵洞上部复土堤,堤顶高程为5.50m,复土深度3.60m,堤顶宽为6.0m;迎水坡坡比为1:2.5,与堤身设计相结合,采用0.40m厚M10浆砌石护坡,下设5cm碎石垫层及300g/m2土工布一层,背水坡坡比为1:3.0。
出水口采用“八”字形浆砌石翼墙,长5.0m,顶板高程2.90-2.00m,底板高程0.0m,厚0.4m,下铺0.1m厚的碎石垫层。
排涝渠与翼墙相连接,顶高程2.0m,底板高程0.0m,坡比1:2,渠底宽4.0m,为减少排涝时水流对渠道的冲刷,对5m长渠道进行全断面M10浆砌石护砌,砌石厚0.40m,下铺设0.1m厚的碎石垫层。
结构详见宁河县江洼口高排闸结构图 154CSG-03-01-04-02。 ④ 闸基防渗长度计算
具体公式同江洼口站前闸闸基防渗长度计算,参数和防渗长度计算结果见表2.4-8。 表2.4-8 江洼口高排闸闸基防渗长度计算表 渗径系数C 5.5 上游水位 (m) 3.0 下游水位 (m) 0.0 上下游水位差(m) 3.0 闸基防渗长度(m) 16.5 设计闸基防渗长度19.80m大于16.5m,能够满足防渗要求。 ⑤ 重建工程挡土墙稳定及涵洞地基应力计算
计算内容、计算工况、计算参数、计算荷载,抗滑、抗倾稳定安全系数、基底压力不均匀系数和计算公式均与江洼口站前闸相同。
出口挡土墙计算成果表见表2.4-9。 表2.4-9 出口挡土墙计算成果表 荷载组合 计算工况 K抗滑 K抗倾 基底压力 偏心距e(m) 基本组合 建成无水 1.587 8.246 0.119 ζmax (kPa) 88.31 η min ζ(kPa) 66.10 1.38 正常运用 特殊组合 设计洪水 1.683 1.399 8.200 4.872 0.181 0.250 98.11 109.2 60.01 54.61 1.63 2.00 在最不安全工况下,抗滑、抗倾计算结果能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地堪报告,闸下持力层为第一陆相层的粉质粘土层,层厚2.0-3.3m,该层地基承载力为110kPa,通过计算,最大地基应力109.2kPa<110kPa,满足设计要求。
对最大弯矩截面进行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具体公式见前一节,计算成果见裂缝验算表2.4-10。